山东菏泽为19万余名贫困群众提供家门口务工岗位

 时间:2017-02-24 20:23:32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讯 记者王金虎、通讯员陈新振报道:早春的暖阳下,山东菏泽市鄄城县郑营镇西街村60岁的贫困户孙章存,跟100多名村民一道在村口的就业点整理刚刚收购来的头发。老孙左腿高位截肢,老伴儿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农活干不了,老两口生活拮据。去年,县里建起了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扶贫车间”的就业点,让他“挣钱顾家两不误”。“坐在这里搞头发加工,一月能挣上千元,除去我们老两口的吃喝,年底还能存上三五千元。自己能挣钱不再拖累人了,生活更得劲了。”孙章存说。

鄄城县地处黄河滩区,是山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15年11月,菏泽市委在一次调研中发现,鄄城县发制品、服装加工、工艺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乡村设立加工点,把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简单工序放到农村,组织不便外出打工的贫困群众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手工加工,不仅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还让贫困群众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受此启发,菏泽开始在鄄城县试点建设扶贫加工点。鄄城通过财政扶持、第一书记和县直部门援建、重点企业捐建等方式,利用闲置民房、小学旧址、村级活动场所旧址等,建成536个扶贫加工点,让“小窝棚”升级为“扶贫车间”。他们培植发制品、户外休闲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就业扶贫的主打产业。目前已规划建设了4个发制品产业园,吸引了国内外50多家企业进驻,全县发制品企业达到225家;总投资25亿元的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园正加紧建设。

在鄄城县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菏泽市持续发力推进,在全市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扶贫车间”1803个,其中旧房改建316个、部门援建228个、财政投建1086个、企业捐建173个,直接安置和带动191341名贫困群众就业,使57685名群众脱贫。他们抓住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先后引进178家企业落地“扶贫车间”,全市“扶贫车间”容纳产业已发展到服装加工、电子配件、食品加工等8大门类、81种产业。菏泽市还将“扶贫车间”作为就业技能培训的讲堂,整合扶贫、人社、农业、电商等资源,举办免费就业技能培训班374期,培训贫困群众21.8万人次。

“自打就业扶贫点建到村里后,我们企业用工不再难了,困难群众也脱贫了,真正实现了双赢。”新达发制品厂总经理张金书对“扶贫车间”赞不绝口。目前,全市113家企业通过入驻“扶贫车间”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实现了产值增加、效益提升。去年,全市发制品、服装加工、户外家具产业上缴税金同比分别增长46.6%、82.1%和146%。与此同时,来自浙江、广东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来租赁“扶贫车间”,仅服装鞋帽类企业就租赁了178个。

编辑:郭建家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