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岸边,清风习习,伫立着一间小屋,它叫“滨江街妇女之家”。我是这个家里的一名成员,自2015年8月开始,我们便在这里安了一个“家”。我们满心欢喜,一腔热血,忙着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结识新邻居,渐渐地,一群我们称之为“滨江街爱心巾帼志愿者”、同样关心社区事的邻居,成为了我们第一批家人,我们用爱和温暖,感染更多的人加入,让这个家逐渐壮大了起来。于是,在习习清风围绕的江畔,“滨江街妇女之家”和然而立,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一盏照亮傍晚归家路途的灯。某个傍晚,有位爱心巾帼志愿者跟我们讲,我们身边有位女子家境贫困,自身患有二级精神病,与同是患有精神病的父亲相依为命,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听完志愿者们的讲述,我一直记挂着这位女子。在爱心巾帼志愿者们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她的身边,听她讲述她的故事,感受她的生命历程。丰腴的身材,让人误解她是家庭富裕之人,而真相却是那一颗颗抑制精神狂躁的激素药物造成了她身体的虚脱与羸弱。初始,她并不愿意出来和大家相处,不愿意给别人增添麻烦,更不用说与大家一起参与“520计划”,跟姐妹们共同创造另一种生命的精彩。尽管如此,我们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希望。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我们多次上门探访,尝试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过往的人生经历,帮助她在自己的画作中看到了希望,最终愿意成为“妇女之家”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她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杜翀”,取积极向上之意,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片光明而精彩的未来。
虽然她还要陪伴患有精神病的父亲,自己也还遭受着二级精神病的折磨,但她现在已经开始用画笔去呈现困境儿童的内心世界,让社会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特殊的群体,也用画笔取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画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家人的帮助下,链接了社会企业的资源,终于有了资金买画画的材料。这让杜翀很是激动,她遇见我们,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于是杜翀整日整夜创作,与画度过一个个夜晚,她兴奋地跑到妇女之家来与我分享自己的成果,分享生活有了重心的欣喜。然而日夜颠倒工作与生活,不懂调节的杜翀又一次陷入精神崩溃的边缘。家人、朋友对这份工作的不理解,促使着杜翀将情绪崩溃的矛头甚至指向我,逼问我们给她找这样一个工作是否要逼死她,是否喜欢看到她这样不眠不休才好。为了疏远与我们的联系,回到她原有的“清静”的世界,杜翀将我从微信的好友列表删除、拉黑,我非常心痛,不知要怎么向杜翀解释才能让她平静,才能让她知道我在关心她,明白她的不容易。让我惊讶的是,两三天后她又恢复到饱满的精神状态,重新加为好友,与我分享她的快乐,也依旧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绘画作品当中。而后,又因太过兴奋和紧张,陷入精神崩溃的境界,如此反复了五个月。我知道,这样不被理解的日子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
我是真的把杜翀当成家人,而又不被家人理解的委屈让我无人诉说,更不能去指责。那一段日子,我非常沮丧和失落,幸好,在我几近崩溃之际,我的好姐妹、好伙伴,为我开解和辅导,家人的坚持给了我走下去的希望。
在姐妹的陪伴和疏导下,我逐渐走出无力的困境,逐渐增强自信,厘清自己与杜翀的关系,重新确定我的定位,既要成为一个角色明确的社工,也要成为一个有力量的“家人”。在这段牵挂却又无能为力,无奈,不被人理解的日子里,我能做到的只有安静地等待着她们的回来,因为这里是“家”,她们也是我们的家人。在家人不知所措时,我愿意倾尽全力帮忙;在家人陷入黑暗之渊后,我也愿意在原地守候;家人走的太远不知道回家的路,我愿意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或是尊重她的意愿,安静地做一盏灯塔照亮她们前方的路途。
如今,杜翀与另外一位“家人”小溪,成为了一对好姐妹,她们有共同的爱好,她们相见恨晚,她们一起逛街一起作画,她们共同分享美食,她们一起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她们也越来越愿意来到妇女之家与我聊天,与我分享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意、如何处理姐妹间的分歧、在哪里买到便宜的绘画材料等家常事。那一刻觉得,这段路,纵有艰辛,仍然值得;这段路,家庭有爱,风雨不怕。
生命里每一段曲折的历程,都是为了遇见更美好的人和事。
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直在家,守护家,守护爱,守护家人。
谨以此文献给滨江地区妇联及滨江街妇女之家、天行健社会服务发展中心的妇干和社工。
“
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人说无二三。没有人知道死亡与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来,而当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才感受到何谓痛彻心扉。诚然,假如这些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我们的心依旧被受到伤害的人牵扯着。
对于妇女来说,很多人认为那就是一群弱势群体,而她们遭到意外打击的时候,那更是一群需要被爱护的群体。人间有爱,而大爱无疆,我们推出的520计划:姐妹同行乐助会希望为她们带去温暖的呵护。
520计划姐妹同行乐助会是基于爱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对困境妇女提供经济支持,更是从心出发,带去润雨细无声的问候,慢慢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编辑:GCH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