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深山,奢香古地,贵州毕节大方县是扶贫攻坚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而恒大则决定在三年时间内,无偿投入30亿元,帮扶该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春风吹絮入西黔,花绽时节远长安。莫念亲朋难聚首,他朝对酒再言欢。威宁草海丛鸣鹤,百里红鹃艳照天。且看奢香宣慰府,定将标榜铸华年。”这首《入毕节之别长安》,是恒大集团一名员工奔赴大方时写下的。一时间,恒大300多人的管理团队,带领3000多人的扶贫队伍常驻大方,与大方干部群众一起开展脱贫会战。
从2015年12月1日开始结对帮扶以来,截至今年8月31日,恒大已帮助大方县10494户、39817人初步实现脱贫。到12月底预计再脱贫40500人,完成总脱贫任务的45%。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调研毕节扶贫工作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分类施策,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精准度,真正帮到户、扶到人,确保措施落地生效。
如今,在恒大的帮扶下,仅仅一年,大方县,一个区域性、科学高效的扶贫格局正在形成。宽敞、漂亮的的乡间小楼房,新鲜的空气,村边就是蔬菜大棚……
产业扶贫,恒大已投入2.97亿发展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为每个贫困户配备至少两个产业项目,并引进27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易地搬迁扶贫,恒大已投入3.17亿元建设带产业依托的新农村,配齐家私家电等基本生活用品,实现贫困户拎包入住,同时配建2栋蔬菜大棚,配备肉牛养殖、乡村旅游等作为“第二产业”,确保贫困户“能脱贫、稳得住”。同时,对新开工的新农村进一步优化设计,将原双拼特色民居改为四联、六联和八联的特色民居,实现了既能“搬得出”,又能降低成本、节约土地。
恒大帮扶,找准精准扶贫切入点,“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已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一个新典范,成为企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标杆,发挥了示范作用。
恒者大爱。11月23日,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第二批援建的63项重点工程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毕节市大方县举行,杜青林宣布这40个新农村和23个重大产业项目正式开工。脚下路,用心行,恒大扶贫人还来不及喝一口庆功酒,又重装上阵。
对于第二批援建的60个重点项目,恒大集团把“帮扶”一分为二:
“帮”:“云贵乌蒙,迤逦青山,看雪山苍莽,关河跌宕,云巅轿子,岭下乌江。”但美景中总有破败的民居“点缀”,“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情况普遍存在。经过恒大扶贫人翻山越岭,走村入户的详细调研,恒大集团第二批援建项目确定帮大方贫困老百姓新建40个新农村,而且是带产业依托,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的新农村。
“扶”:大方,地无三尺平,日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的客观现实束缚了大方百姓发展的步伐,恒大扶贫人转换思路,在劣势中发掘优势,把劣势转为优势,从生态养殖和现代农业谋篇,不仅仅是援助项目,更注重为大方县援带来成熟完善的产业体系。
打造“规模种植”产业体系。通过援建育苗基地、节水灌溉和蔬菜大棚等农业基础设施,扶持互助合作社组织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引进地利集团等16家蔬菜上下游龙头企业,并建设若干个蔬菜集散中心,形成了育苗、指导生产,地头直接收购、统一销售的供产销一体化模式,解决了农户“不知道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卖给谁”这四大难题,帮扶的贫困户户均种植蔬菜2.5亩,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100元。
打造“现代养殖”产业体系。引进了中禾恒瑞等2家畜牧上下游龙头企业,建立母牛供应、技能培训、饲养、收购、加工、销售等产业化体系,并建立贫困户“买牛不愁钱,养牛没风险,产牛有奖励,卖牛有保障”的一条龙精准扶贫模式,帮扶的贫困户户均饲养肉牛3头,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送项目容易,但送一套造福一方百姓的产业难,恒大集团用心扶贫,不走过场,以责任担当和务实举措确保大方县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还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这显得尤为珍贵。
正如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在当天活动中所说,恒大结对帮扶大方,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国各类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宝贵的经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我国扶贫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可赞乎!可幸乎!颂恒大之大爱兮,沁暖流于心田;扬德操之九州兮,乃同道之标杆……”这首大方人创作的《恒大帮扶大方赋》道出了大方百姓对恒大的感恩,更是恒大集团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的真实写照。
编辑:郭建家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