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冷空气影响,近期乌鲁木齐市气温一路走低。11月22日,主城区最低气温降至-16℃。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人们都在努力营造着融融暖意:沿街商铺等为环卫工人提供“爱心暖屋”;私家车主提供温暖顺风车;公交车司机提前上岗给车辆预热保暖;热企工人24小时巡视保居民家中温度……所有的这些默默付出,似暖流驱散严寒。
“爱心暖屋”细节取胜
22日10时许,劳动街公交车站旁的秦氏臊子面店外张贴着“爱心暖屋”的标志。店内暖气十足,4位身着橘色外套的环卫工人和几名市民正在店内取暖。店里的服务员杨春拿着茶壶给一名环卫工倒热水,她说:“不光环卫工人,谁都可以进来喝杯热水,暖暖身子。这对我们而言就是举手之劳。”
市民李岩说,这么冷的天,在外面等车很受罪,他看到店外张贴着“爱心暖屋”的标志,抱着试试的心态进来取暖,“没想到服务员又倒热水又让我取暖休息。”
12时许,位于犁铧街的八点半超市内,三名市民聊着天,喝着热水。八点半超市店长金环环说,今年11月初,他们参加了全市的公益活动,超市内有桌椅、热水,还有杂志,免费wifi,无论是市民还是环卫工人、巡逻队员,都可以进来取暖,喝水休息。
据了解,作为乌鲁木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活动之一的“2016爱心暖屋志愿服务”公益活动11月5日启动。活动期间向沿街各单位、银行、医院、商铺等发出倡议,参与到活动中,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取暖、歇脚、餐饮、热水等力所能及的生活服务保障。目前。各区(县)新增了10000个“爱心暖屋”,每家暖屋都在门口醒目位置张贴了“爱心暖屋志愿服务点”的标志。
“一脚油”温暖了她
22日14时许,市民卢娟带着2岁的儿子从喀什东路前往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医。
她在路边等了5分钟左右,一辆白色私家车停在跟前打开车窗问她去哪。“当时我以为是‘黑车’。”卢娟说,讲了地点后司机说上车,因为不想孩子挨冻卢娟打算上车后再商量价格。
上车后,卢娟还没开口司机先说话了:“今天够冷的,还带个娃娃,娃娃冻坏了。”随后司机将暖气加大。
车到医院门口,卢娟按照平时打车的收费,递给司机20元钱。谁知司机不要,“一脚油的事,娃娃太冷了。”
卢娟道谢后准备下车,司机还叮嘱给孩子把帽子戴好,由于下车后忙着给孩子拉拉链,卢娟没记下车牌。卢娟说,乌鲁木齐的冬天很冷,但暖心的人很多,这位司机师傅就是用“一脚油”温暖了她。
提早公交车20分钟预热
一辆辆公交车、BRT成为移动的暖屋,带来行走中的温暖。
22日15时30分许,记者在五星路上了一辆14路公交车,车上有七八名乘客,车内温度为20℃,一位身穿蓝色羽绒服的男子靠着车窗打盹,到了终点站才发现自己坐过了两站,“车上暖和的很,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乌市公交集团经营二部十六队驾驶员王晶说,这辆公交车已使用两年,最近天太冷,他每天会提早20分钟热车,使水箱温度达到70℃以上。一般发车时车内已经有17℃-18℃,跑上一个单趟后车内温度就能达到20℃。
乌市公交集团经营二部副经理何勇海说,今年9月已经对所有公交车内的暖气进行检修,并且对老旧车辆的门窗更换了密封条。他说,目前的公交车内都是水暖系统,利用发动机热量带动水循环,提高车内的温度,在低温时会开启车内备用的柴油暖气,辅助加热,保证车内温度。
据悉,目前乌鲁木齐所有公交车、BRT均已将暖气开到适宜温度,7条BRT线路站点内的245个暖房也全部开放,保障市民有个温暖、舒适的乘车及候车环境。
热网热控中心一派繁忙景象
22日中午,在沙依巴克区热网热控中心,记者看到一派繁忙景象,3名工作人员正忙着接听、记录居民反映的供热问题。同时,相关技术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无人值守换热站的运行情况。沙依巴克区热网负责沙依巴克区西虹路以南、河滩路以西、雅玛里克山以东、红雁池发电厂铁路专用线以北的7.5万户居民的供热,其中80%的区域为老旧小区。
沙依巴克区热网客服中心负责人刘春艳说,气温下降以来,热网调高换热站供热出水温度,出水温度在55℃至56℃,所属各换热站也加强一次管网及小区二次管网的巡视检查,严查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减少供暖管网的失水量,以确保辖区居民家中室温达到规定标准。
刘春艳说,降温也使得居民投诉电话增多,客服中心要求辖区52名水暖维修工人,半个小时内就要给居民回复,并予以解决。
市热力总公司生产经营处副处长李凯说,目前,仍有少部分居民家暖气不热,除了与房屋老旧保温效果有关,跟居民私自改装暖气管线也有很大关系。为保证供暖质量,市热力总公司工作人员24小时巡视,热网尽可能提高温度,确保居民家温度达标。
编辑:郭建家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