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培育发展与综合监管并重 激活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时间:2018-05-04 11:29:46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李标洪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统筹推进社会组织协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要求,2017年以来,重庆市着力培育发展与综合监管并重,社会组织总体呈现数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高、门类更加拓展、作用日趋凸显等特征,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截至目前,重庆市共有社会组织16750家。2017年,该市新登记社会组织890家。

注重培育

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将其纳入2017年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政府重点工作,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分别纳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群团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和司法体制改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领域等专项改革小组,明确改革重点任务,并纳入考评体系。

2017年3月22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重庆市《关于加快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有机统一,加快形成各项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行为规范、竞争有序、诚信自律、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

党建引领

实施“三同步两纳入”机制

近年来,重庆市民政局将社会组织党建作为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促进作用发挥的重要抓手,着力围绕政策推进、完善机制、深化脱钩改革等方面创新手段,抓常抓实。坚持将社会组织登记、检查、评估及日常监管工作与党建工作“三同步两纳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设立登记工作同步。对申请新成立社会组织,在提交法定申请材料的基础上,同时提交《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承诺书》和《社会组织党员情况调查表》,推动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及时成立党组织,及时开展党的工作。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年检同步。在每年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工作时,同步检查党建工作情况,及时把握动态、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时,同步评估党建工作。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社会组织抽查内容,将社会组织党建作为专章纳入社会组织章程。通过实施“三同步两纳入”机制,重庆市已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全流程互相结合、重要节点同步完成。

强化监督

建立双边工作联系协调机制

2017年,重庆市将“深化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联合工作组”调整为“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委副书记任主要召集人,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具体召集人,市委组织部(市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该市还建立社会组织联合执法小范围联席制度,建立民政、财政、公安、司法等部门各司其职、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依法监管的联动机制。

统筹推进

抓好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

2014年,重庆市建立由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牵头的行业协会清理规范工作机制。2016年,调整设立重庆市深化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联合工作组,统筹指导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深化脱钩工作。2017年,重庆市将139家全市性行业协会纳入第二批深化脱钩范围。

重庆市联合工作组办公室还印发《关于开展深化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第二批)工作的通知》,并召开市联合工作组成员单位及业务主管单位工作协调会、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布置会、区县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人业务工作会。截至目前,市级第二批深化脱钩工作已基本完成。

规范管理

增进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

2014年,重庆市出台《重庆市政府购买服务暂行办法》,并发布《重庆市市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具体列举出200多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的公共服务。2017年,重庆市安排2500余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受益社会组织120家。

2016年1月,重庆市实行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改革,将质监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民政部门的登记证合二为一,在社会组织登记中实行“一证一码”登记制度;开发全市社会组织统一代码管理模块,实现全市社会组织统一代码“统一管理、动态分配、实时共享”。2017年3月,重庆市完成存量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全市15360家存量代码转换率达100%。截至11月初,全市存量社会组织换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登记证书14627份,换证率达95.2%。

编辑:郭建家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