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社会工作+ 打造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源

 时间:2018-01-04 09:45:41来源:苏州日报

近日,2016年度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公布,苏州“以‘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推进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项目位列榜首;同时,在江苏省民政厅发布的2016年度全省社会工作优秀项目和案例评选中,苏州6个项目、8个案例入围,获奖总数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第一;此外,苏州有4家社工机构入选国家民政部启动实施的首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将一对一牵手帮扶贫困地区培育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助力全国精准扶贫攻坚战。

“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出苏州城乡社区治理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苏州市民政局局长李永根表示,近年来,苏州潜心探索“社会工作+”模式,基本形成以“社区公共服务为基本、居民自治为基础、专业服务为特色、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为保障”的社会工作服务新格局,进一步夯实基层建设基础,助力城乡社区治理的创新与推进。

创新构建社区服务“基本包”

总投入2400

“以前,楼道里不仅贴满了小广告,而且还堆了不少杂物、垃圾。汀斯社工参与社区服务后,实施了社区楼道文化营造项目。现在,楼道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住在这里觉得很舒服。”提起家门口的变化,彩香一村三区居民高阿姨就忍不住点赞。据悉,这是汀斯社工开展金阊街道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项目以来,成功实施的首个服务案例。

社区是基层民政主阵地、社会工作大舞台。2012年,苏州率先在全省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市本级持续实施4届、投入3500万元,全市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有近800家社会组织实施1000余个公益项目。然而,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据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胡跃忠介绍,苏州共有2160个社区(村),4年1000余个项目只能起到示范作用,且大多数项目集中在城市社区,农村社区鲜有落地。同时,创投“准入门槛低、项目资金量小、服务周期短、服务人群有限”,而以专业人才为主的社工机构很难通过创投项目生存发展。“如果社工不能‘落地’社区、融入居民,那么服务效果将大打折扣。而单一的创投模式,也难以实现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胡跃忠说。 2016年,苏州借鉴“珠三角”及上海、杭州、武汉等地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决定用三至五年时间,采用“优化创投、扩大采购、街道打包、社区落地”的方法,以政府足够财力支持推进城乡社区服务社会化全覆盖试点。据悉,市本级首批试点为期两年,总投入2400万元,在18个街道、90个社区(村)先行,面向全国社工机构公开招标;服务项目整体打包、统一购买,建立包括特殊人群类、居民自治类和问题焦点类共3大类、21个子项、85个小项“菜单式”项目库。

同时,全市各地也积极响应,共推试点。昆山市当年投入2400万元,率先实现镇(街)全覆盖;太仓市出台文件,明确三年内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其他各市、区也分别选择性地开展试点。太仓市双凤镇维新村近年来在实施农村“厕所改造”项目。但农户在新建抽水马桶后,谁也不肯拆除“老茅坑”。2017年初,太仓幸福基业“邻里家园”社工团队进村试点,社工挨家挨户动员。不到半年,有60户村民拆除了后院“茅坑”。“社区服务社会化,农村是最大舞台,也是首次尝试,收效明显。”村党支部书记沙春明对社区服务社会化模式给予了肯定。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在85个镇街、284个社区(村)试点,共有520名全职社工下沉社区,促进社会工作全面融入,并成为深度“合作伙伴”。

系统构建居民需求“自治包”

建立项目化机制,解决群众房前屋后急难事

去年,姑苏区居民王老伯见证了里河社区居民自治项目——“绿色通道最后一公里”老新村安全管理改善项目的开工过程。

当天,社区、物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出手”,疏通清理了里河二村和里河三村之间的一条主干道,确保了老新村消防通道的安全。此后,该项目还先后开展了消防知识竞赛、消防演习进社区等活动。“消防安全是老新村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这次,社区通过自治项目的开展,投入一定资金,真正为大家解决了实际问题。”王老伯说。

为民爱民的落脚点是为民解困办实事。基层民政处在为民服务第一线,但用于解难帮困的财力和资源有限,特别是社区居委会因缺乏相应资金保障,“心有余而力不足”。该如何有效突破这一瓶颈?苏州在姑苏区率先进行试点,于2014年探索建立居民自治项目化机制。姑苏区先后投入1750万元,从最初的7个社区先试,到去年实现覆盖168个社区,每个社区投入5万元,年均办结3至5件居民房前屋后的急难事,规范了从需求征集、筛选,到方案编制、评议、实施、评估、反馈及自治管理等一整套流程,深得居民欢迎。

为进一步在全市推广居民自治项目化,从2016年开始,苏州各级财政每年拿出2个亿,为1126个城市社区建立每个不少于20万元的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经费。苏州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联合出台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将经费统一纳入街道预算,采用项目化管理方式,重点支持解决“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头疼事,填补了基层民政服务“空白”和“盲区”。“居民自治项目化工作的日渐常态化,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效能感,同时,也逐步引导社区工作回归自治和服务本位。”姑苏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王钧卿这样说。

精心构建社会工作“特色包”

服务重点人群,为基层民政补齐“专业短板”

双面刺绣、婴儿布鞋、编织网兜……在高新区通安镇华通花园三区妇女儿童之家展示的这些手工艺作品,均出自该小区“韵育坊”妇女手工团队十多位“巧妇”之手。据悉,由苏州市久久社工服务中心、苏州高新区通安镇社区管理中心联合实施的“韵育坊”妇女手工团队增能服务项目,以征收安置小区赋闲在家的有手工艺技能的妇女为主体,通过传统手工艺品的展示、创作、传承、销售,提供增能服务。

近年来,苏州针对低收入者、困境未成年人、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等群体,依托基层民政组织和救助管理站、养老机构等,采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形式,集中向以专业社工机构为主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执行团队配合基层民政提供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全市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实施低保救助、困境儿童、养老服务、双拥优抚等专业化服务。2012年,张家港被民政部列入社会救助服务内涵拓展试点市,开创了由专业社工机构承接,采取“一户一档一册”模式实施精准化救助的先例。2013年,我市被民政部列为全国20个首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试点地区之一;2015年,苏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启动“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个案服务项目”。此外,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获评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建设示范单位。“虚拟养老院”在2015年实现大市全覆盖,整体提升为老服务专业水平。

“目前,我市社会工作已从公益创投起步,发展到公益采购扩大、居民自治拓展和城乡社区服务社会化全覆盖试点。”胡跃忠表示,随着城乡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的推进,承接服务的社工机构链接资源、传递爱心的作用得到显现。例如,苏州幸福基业公益发展中心目前已在高新区枫桥街道4个社区建成6万至10万元的社区公益金,为解决居民“救急难”再加一道安全网。“不断创新的社会工作已成为加强苏州基层民政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引擎’,既为基层社会治理‘痛点’开出了‘药方’,又为社会工作在基层发展找到‘支点’、拓展了社会工作的‘新时空’。”胡跃忠说。(苏报记者 胡毓菁)

编辑:郭建家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