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政府买单满足多元需求提升“市北温度”

 时间:2017-12-21 12:54:33来源:青岛晚报

近年来,市北区通过“政府买单”的方式,不断引入社会组织、专业团体,提供精准化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美好生活的需要。“政府买单”改变了政府单方面主导、管理手段单一的传统模式,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截至目前,在市北区注册的社会组织590余家,为市北区提供服务的其他社会组织60余家,普惠人群近200万人。

“对口送餐”解决难题

“学校一放假,孩子就没人看了,自己在家我又不放心”“老年人腿脚不利索,要是不出社区就能看演出那多好”,在阜新路街道年初进行的民意调查中,中老年群体反映最多的就是这两个问题。

“往年我们引入公益创投项目是‘有什么,用什么’,今年完全采纳居民意见,居民‘要什么’,社会组织就‘给什么’,对口设计创投项目。”阜新路街道社建科科长李晓辉说。

李晓辉介绍,今年是阜新路街道探索引入社会组织的第三年,每年街道都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10个公益项目,涉及养老服务、法律援助、文化活动、亲子活动等内容,满足老、中、青不同群体的需求,覆盖街道9个社区,举办社区活动300余场,累计受益人群达20万人次。

“社区居委会是最基层单位,事务性工作较多,但人手少,要频繁举办文化活动力不从心。”李晓辉表示,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恰好弥补了文化“最后一公里”这块“短板”。今年,街道引入“爱心桥”俱乐部承担社区晚会、居民文化队伍培训、舞美布置等工作,文化活动的频次较往年有所增加,观众的上座率也提高了30%。

针对小学生假期无处去的烦恼,街道引入同明书坊开办了 “新市民子女英语阅读”项目,又引入了汉学堂开设传统手工实践课堂。家住恩波小区的一年级学生孙静在体验过社区公益课堂后,决定每周都来社区学习。孙静的妈妈说:“社区的少儿课堂开在家门口,家长不用花钱,孩子有地方去,还能学到不少新知识,真是太好了。”

在阜新路街道引入的社会组织中,还有不少“熟面孔”。如“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薛伟的喜康助老服务中心、康龙警官的温心计划工作室等,不但以此为起源地,也辐射全区乃至全市,为孤寡老人、迷途青少年提供相亲交友、心理疏导等服务。康龙的温心计划工作室,开办至今已为600余名迷途少年提供了心理咨询、迷失疏导、情绪化解、法治普及等帮扶服务。

“专业水准”服务精准

与薛伟同为“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的青岛鑫义社工协会和鑫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守鑫,是市北区社会组织大部队中的一位领军人物。他带领的社工团队已广泛参与到市北区文明创城巡访、困境儿童帮扶、纠纷调解等多个领域。

“现在社会上对‘社工’存在概念上的误解,认为社工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志愿者,其实‘社工’在当下是专业性非常强的社会职业,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张守鑫开门见山地澄清,“社工”应是复合型人才。

张守鑫介绍,鑫义社工协会与鑫淼社工服务中心现共有72人,80%是社会学专业毕业,其他为法律、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人士,其中包括3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婚姻家庭咨询师。诸如困境儿童帮扶等专业性的工作,都要依托这些专业的社工做。

辽源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有一批需要帮扶的困境儿童,即残障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为此,街道与鑫淼社工服务中心合作,在2016年9月底开始探索针对困境儿童的帮扶工作模式,在南京路社区开设工作室,为残障儿童和贫困家庭设立四点半课堂和双休课堂,并设置为期一年的帮扶计划。

“前期,鑫义社工协会与鑫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要针对困境儿童及其父母和家庭进行有效探索,从心理、行为、思维拓展等方面进行专业引导,解决家庭生活、康复医疗、教育引导、权益保障、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张守鑫介绍,中心后期还设计了很多针对缺陷儿童的康复项目,如手工制作活动、亲子阅读等,社工们会通过孩子们行为上的小细节,把握、跟踪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疏导、帮扶。

7岁的小博是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孩子,两年前来到鑫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天生缺陷导致他的语言能力有障碍,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社交恐惧。”心理咨询师盛英荣介绍。

小博的妈妈刘女士很焦虑:“孩子到上学年龄了,但像他这样到了学校也是跟不上。”同为母亲的盛英荣深深体会到刘女士的难处,她鼓励小博,坚持周末来工作室参加活动,并像母亲一样经常和小博聊天,介绍他认识新朋友,带领小博动手做一些功能性锻炼。渐渐地,刘女士看到了小博可喜的变化。“我最大的希望是让他能够融入社会,现在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明显自信足了,会主动与别人交流,从鑫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回来会主动告诉我他很开心。”她高兴地说。

据了解,随着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更多的政府公共服务工作倾向于交给社会组织来做。目前鑫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了团省委、省市区政法系统、地方政府的大学生就业、基层司法调解、精准扶贫等多个服务项目,并有3名专职社工入选青岛市社会组织专家库,这在全市社会组织中尚属首例。

南京路社区党委书记肖继信表示,让社会组织承接部分公共服务,既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实现“精兵简政”,又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各种需求。

普惠范围不断扩大

除了物质需求,对于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来说,精神需求显得更为重要。

近年来,针对残障、重病人士的居家康复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北区部分街道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即墨路街道针对辖区老年人口和残障人士较多、康复费用高昂的现状,于今年年初与民正医院签订了服务合同。由街道提供需接受康复治疗残障居民的相关资料,民正医院组织康复指导人员上门,对患者身体状况逐一进行检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方案、建立健康档案。4月,残障居民康复治疗与指导工作正式开始,每位登记备案的残障人士每周都能享受到至少1次康复训练及康复指导的上门服务。与此同时,街道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听取患者的建议和反映,确保康复治疗工作取得实效。

这种面对面、上门服务的模式,让残障居民在康复训练方面得到了专业可靠的指导,康复治疗也变得更加省时省力,减少了残障居民自行康复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意外伤害,有效地改善了残障患者们的健康状况,获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使市北区的公共服务普惠范围扩大,并覆盖低保、特困、残障、失能、孤寡、“两释”等特殊社会群体,让每位居民都能体会到城区发展带来的温度和暖意。

编辑:郭建家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