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行率队赴阿坝红原考察绵阳对口帮扶藏区工作情况

 时间:2016-10-20 23:35:05来源:绵羊日报

据绵阳日报10月20日消息 对口帮扶藏区彝区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壤塘县,凉山州昭觉、布拖县,是省委、省政府交给绵阳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带着对受援地区发展的关心和对援建干部人才的关爱,10月17日至19日,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率队赴阿坝州红原县,考察绵阳对口帮扶藏区工作情况,研究更好推进下一步帮扶工作的方法,看望慰问绵阳市援藏干部人才,出席绵阳市对口帮扶藏区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有关部署要求,紧扣受援地实际,以超常付出和超常努力,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帮助受援地区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坚决完成好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藏区彝区脱贫奔康、长治久安作出“绵阳贡献”。

自2012年对口帮扶红原县、壤塘县工作启动以来,绵阳市先后向藏区选派三批援藏干部人才216名,共投入对口援建资金2.2亿元,实施总投资3.9亿元的援建项目28个。绵阳援建红原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工程,改善了藏区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绵阳援建红原县城市集中供暖工程,一批学校、医院、政务大厅、居民小区过上了暖冬;绵阳规划编制的红原绿色生态产业园区,目前已入园企业13户;绵阳援建红原暖棚建设项目,牦牛冷季死亡率由20%以上降低至2%以下;绵阳的医生战斗在高海拔的农区牧区,为藏族同胞妙手除病;绵阳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让藏区孩子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绵阳援藏干部人才克服高原反应、工作条件艰苦等困难,在雪山圣水间遍洒绵州情,用真情谱写爱心曲,出色推进对口帮扶工作。17日至19日3天时间里,彭宇行走藏乡、看牧民,进园区、入企业,接连前往红原县瓦切镇政府、日干乔红军文化旅游区、县人民医院、绿色生态产业园区、宇妥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麦洼寺、邛溪镇热坤村、中环光伏电站、县城供暖厂、红原牦牛乳业公司、县寄宿制藏文中学、绵阳第三批对口援建红原前线工作指挥部、安曲镇哈拉玛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华州藏毯合作社等14个考察点,实地考察对口援建项目实施情况,详细了解红原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农村改革、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及藏区社会治理、寺庙民主管理等情况,看望慰问藏区困难牧民和绵阳市援藏干部人才,指导下一步对口帮扶工作。

80年前,红军队伍从日干乔大沼泽这片苍茫无边的水草地上走过,无数英灵化作了美丽的鲜花……彭宇行来到日干乔湿地,追寻红军过草地那一段最为悲壮的历史,详细了解日干乔红军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情况,攀上山顶来到“红军过草地纪念碑”前,深情瞻仰并敬献鲜花。他深情地说,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无论我们行进到什么历史阶段都必须更加发扬光大。

绵阳按“二级甲等”医院标准援建的红原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已投入使用,新援建的附属工程主体已完成,彭宇行对援建项目建设和医护人员帮扶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大家舍小家顾大家,奋战在帮扶藏区的第一线,无怨无悔、非常艰辛,市委、市政府向你们表示感谢。他嘱托大家,帮助藏区改善医疗卫生水平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一定要在优质高效建设好医院大楼的同时,用心用情帮助藏区医护人员提高治病救人和服务病人的本领,真正能把自己精湛的技艺留在藏区造福群众。

绿色生态产业园区由绵阳编制完成《红原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园区总体规划》,并投入资金完善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入园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已有入园企业13户。彭宇行走进园区,了解园区规划、察看园区建设情况,走进园区企业宇妥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与红原县、园区和企业负责人,就园区发展、项目对接、交流合作等进行深入探讨。

红原县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冻土期,冬春季节雪灾频繁,造成体弱、老幼的牲畜大量死亡,牧民经济损失惨重。对口援建中,绵阳市筹集资金援建暖棚覆盖全县10个乡镇27个村,牦牛冷季死亡率由20%以上降低至2%以下,牧民年人均收入增加1600元以上,暖棚已经成为牧民致富增收的暖心工程。在城区,绵阳市援建的红原县城市集中供暖工程已经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目前供热面积近8万平方米,一批学校、医院、政务大厅、居民小区等成为供暖区域。彭宇行要求援建指挥部进一步科学规划,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事,让藏区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红原县寄宿制藏文中学是阿坝州海拔最高的学校,绵阳市分批派出教师来此对口帮扶支教。彭宇行与绵阳市援藏老师一一握手,对大家不怕艰苦、勤恳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给予充分肯定,期望大家继续满怀热血和激情,全身心投入藏区教育第一线,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展示科技城教师风采。

彭宇行专程来到绵阳第三批对口援建红原前线工作指挥部,了解援建人员工作生活情况,集体看望援建红原县、壤塘县干部人才,高度评价绵阳援建队伍的精神风貌,对对口帮扶取得的初步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说,绵阳市全体援建人员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不怕辛苦、连续作战、克难攻坚的良好作风,扎实做好对口援建工作,为藏区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希望全体援藏干部牢记责任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继续保持“缺氧不缺精神”的精气神,在受援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探索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锲而不舍地把对口帮扶工作抓出成效,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树立绵阳对口帮扶的特色品牌,圆满完成援建任务。

在红原考察期间,彭宇行还前往邛溪镇热坤村、安曲镇哈拉玛村,看望慰问贫困藏民,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党委政府良好祝福,鼓励他们自信自立、战胜困难,利用党在牧区一天比一天好的政策,一心发展生产,一心改善生活,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在10月18日下午举行的绵阳市对口帮扶藏区工作座谈会上,市对外援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了绵阳市对口帮扶藏区工作情况。红原县、壤塘县负责同志汇报了受援情况。援藏干部代表市第三批援建红原工作队罗磊、第三批援建壤塘工作队龚仙彦、第三批援建壤塘工作队刘巍、第二批援建红原前线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刘华、第二批援建壤塘指挥部指挥长雍波、第三批援建红原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席斌、第三批援建壤塘前线指挥部指挥长李大勇分别发言,他们回顾了初进藏区面对艰苦环境的心路历程,抒发了奉献高原无怨无悔的深情,表现了“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作风。

听取工作汇报和交流发言后,彭宇行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阿坝州和红原县、壤塘县长期以来给予绵阳对口帮扶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向绵阳全体援建干部人才表示敬意。他说,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壤塘两县,是省委、省政府交给绵阳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绵阳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绵阳对口帮扶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积极推进绵阳和阿坝教育、卫生、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为改善受扶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发挥了应有作用,援建干部人才超常付出、真情奉献,为加快藏区发展、维护藏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增进了绵阳和阿坝人民的深厚友谊。

彭宇行强调,今年是绵阳第二批对口帮扶藏区工作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三批对口帮扶的起步之年。绵阳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精神,满怀责任和真情,主动对接阿坝州委、州政府对红原、壤塘和凉山州州委、州政府对昭觉、布拖工作的统筹考虑,充分尊重受援地意愿,进一步贴近需求、明确方向,在民生改善、产业发展、智力支持、民族团结等方面再努力,不断增强绵阳对口帮扶工作的实效,扎实做好新一轮帮扶工作。一要围绕民生改善抓帮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目标,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让藏区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二要围绕产业发展抓帮扶,因地制宜帮助发展特色种养、农畜牧业、全域旅游、农村电商,帮助搭建开放平台,增强受扶地“造血”功能,帮助当地特色产品打开销路,促进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三是围绕智力支持抓帮扶,坚持“扶持”与“扶智”并举,为受扶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四要围绕民族团结抓帮扶,坚持依法治藏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运用民族宗教政策搞好对口帮扶工作,激发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把对口帮扶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千秋工程。

彭宇行说,绵阳和阿坝山水相连、文化相融、人缘相亲,各方面往来一直十分密切。希望双方以对口帮扶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旅游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等方面交流合作,推动“对口支援”向“对口合作”转变,共同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共同携手把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阿坝州委常委、组织部长徐芝文陪同考察,并主持座谈会,他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委托,代表州委、州政府作了表态讲话。他说,开展对口援藏工作以来,绵阳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完善对口援藏工作机制,加大对口援藏工作力度,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阿坝各族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了阿坝近邻、兄弟市、先进市给予我们的真心援助,有力推动了阿坝藏区发展、民生、稳定、生态保护、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加速发展,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徐芝文表示,绵阳无私援助阿坝情深义重,我们深表诚挚感谢;绵阳援藏干部资源宝贵,我们一定倍加珍惜;两地交流合作前景广阔,我们期盼更大提升。对绵阳援建队伍的工作,阿坝州委非常满意,广大干部群众高度认可。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岳勇,市委办、市扶贫移民局、发改委、财政局、卫计委、教体局等市级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并参加座谈会。(绵阳日报记者 葛永坤)

编辑:郭建家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