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史洁
淳安“下姜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他曾四次到下姜村调研,与村里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关心指导下,下姜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为富裕美丽的新农村。它的变化也是浙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村口,有一句醒目的标语——“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如今,绿富美的村庄又有了新起点,由杭州市民政局携手社会组织杭州滴水公益,组织社工驻村参与治理,开辟出一条杭州农村社区创新治理的新局面。
竹篾、打铁老手艺焕发新生命
“我的名字很好记,祖国解放那年出生的,叫姜祖解。”这位下姜村68岁的老人有一手竹篾好手艺,也是淳安县远近闻名的民间工艺师傅。
清晨,姜祖解背回一根毛竹,就开始坐在长板凳上破篾、刮篾,一上午编好一只竹筐,可以卖40元。加上淳安县对于手工艺创业扶持的补贴1800元,每月收入稳定,不用东奔西跑,在家里就赚钱。
“过去我就是打打零工,哪家要编东西打电话叫我去,这里做一天,那里做一天。”姜祖解做的多是农村里家家户户用得着的竹背篓、簸箕、筛子等。
“但这些东西游客带不走,也不会有人买。”驻村社工发现,下姜村虽然开了23家民宿,但游客基本晚上来,第二天就走了。
如何留住更多游客,为村民创造收入?今年7月,驻村社工组织村里几位会竹篾手艺的老师傅,到安吉杭垓镇参观学习。回来后,姜祖解开始编制一些小巧的竹筐、蒸笼、篮子等精致小物件,游客能带走,供不应求。他家也成为村里一个竹篾展卖点。
“我们希望以这样的试点,带动竹篾产业化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驻村社工负责人程晓珺说,目前他们已在下姜村孵化出“匠心筑梦服务中心”,今后会把村里竹篾、打铁等老手艺达人都集中起来,寻找经济收入新增长点。
农特产品开发新尝试
一走进杭州滴水公益位于下姜村的驻点办公室,浓浓的姜味就扑鼻而来。
“下姜村,名字里就有姜,村里还有不少农户种植嫩姜,我们想做足姜的文章。”杭州滴水公益会长周伟说,今年5月起,3名驻村社工开始驻扎下姜村。其中,王靓芳是烘焙爱好者,她为下姜村量身定制了一款农特产品——手工姜汁饼干,稍作包装,是一款带得出手的旅游纪念品。
目前,一些有空闲的民俗老板娘都在跟着她学做姜汁饼干,包装贴上专门设计的标签,放在民宿里试卖。今后,关于“姜”的产品开发还能更多:姜糖、姜醋……让姜制品成为游客随手带的农特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下姜村调研时提到,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要与生态保护统一起来,发展要靠自力更生,抓实抓好。如今,社会组织融入农村社区,给农村发展带去了新思路,凭的是村民自力更生的真功夫,而更多资源的整合盘活,则焕发出新的活力。
做好村民的服务者和倾听者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我们来到下姜村,不是为了占据这个地方,我们走进来,还要走回去。”周伟介绍,他们将帮助下姜村孵化本土社会组织,未来由村民自己打理,让村民来服务村民。
在下姜村,党组织采用民主决策机制决定村级事务和社会事务,体现了居民自治的核心理念。社会组织进入,更多的是做好服务者和倾听者。半年下来,3位驻村社工已经踏遍了老乡们家里的门槛,拉张板凳,聊一聊天,每人都在走村串户中成了村里的熟面孔。
目前,已有两家本土社会组织诞生在下姜村,一家是以手工艺人为主的匠心筑梦服务中心,另一家就是以排舞为主的富丽下姜文体队。村民互助会也已排上日程,最快下月就能成立。这些团体和组织凝聚了村民的向心力,为农村生活增添了更多幸福感。
“好山好水好人家、好邻好居好生活”,下姜村生动展现了杭州田园社区“五大空间”建设的模样。下姜村融入社会组织,是杭州农村社区治理的首次尝试,也是福彩公益金在这一领域资助的首个项目。下姜村,这个梦开始的地方,极具独特地域文化的村落,已越来越吸引着外界的目光。可以期待,它的未来潜力无限,等待耐心发掘。
编辑:郭建家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