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市委开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号课题调研,针对“购买主体找不到好的社会组织的问题”,提出了编制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的要求,由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具体负责落实。市社会团体管理局认真落实市委要求,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依托信息化系统,自动更新和发布目录的工作思路,并于2015年6月印发《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关于印发<建立上海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试行)>的通知(沪民社服〔2015〕1号),明确条件要求、目录形成、目录发布、目录运用等事项。同年7月1日,推荐目录在“上海社会组织网”(http://www.shstj.gov.cn/)上发布,对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2015版推荐目录的制订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贯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权力清单的要求,不变相设置行政许可,目录作用仅是推荐,不是准入门槛;二是不规定过高的条件,为新成立和发展初期的社会组织创造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机会;三是剔除信用不良的社会组织,目录发布前3年无重大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只要没有其他不能纳入目录的过硬证据,均纳入目录。
2015版推荐目录依托社会组织信息系统和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采取信息化的方式实行条件管理、自动生成、动态更新、实时发布。信息系统后台自动对九项推荐条件进行筛查,重点筛查违法行为记录,年检不合格记录和未进行税务登记记录,凡出现上述其中一条,系统自动将该社会组织从目录中剔除,剩下的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每个工作日零时自动更新,并附加单位基本信息、社会组织评估等级信息、年度报告公示信息、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和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信息,曾获得国家、市、区各级荣誉信息等供购买主体查询参考。
2015版推荐目录提供的查询内容比较丰富、完整,对公众了解社会组织全面情况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是该目录的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一是入选的社会组织较多,体现不出择优的政策导向,绝大多数的社会组织均能入选;二是公众无法了解社会组织主要提供哪些服务项目,还是不知道应该找哪家社会组织;三是不能按服务领域进行查询,公众使用起来不够方便。特别是在全市社会组织实行了“三证合一”以后,该目录所能剔除的社会组织数量更是有限,逐步丧失了推荐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市委领导关于优化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的要求,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决定对该目录做出重大调整,优化2015版推荐目录,进一步区分业务领域,细化推荐条件,产生一批公信度高、运作管理规范、具有示范效应的社会组织,供购买主体在购买服务时优先选择。
一是区分业务领域。根据市财政局《上海市本级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目录》,结合有关文件及社会组织实际情况,将被推荐的社会组织划分为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妇女儿童、文体活动、专业调处、法律援助、扶贫济困、防灾救灾、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以及其他等十大领域,方便购买主体按领域对目录进行筛选。
二是细化推荐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机构整体实力较强。社会公信度高,社会声誉良好。第二,运作管理规范。无行政处罚记录,社会组织评估等级3A(含)以上,财务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合理,经第三方机构评估或审计无异议。第三,具有项目实施经验。曾经开展过两个以上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运行机制、工作模式等具有较强的可复制、可推广价值。
三是结合项目。新版推荐目录不仅推荐社会组织,还配套提供1~2个该组织已实施的项目资料,包括项目实施的背景、做法和成效,受益对象的满意度、项目运作的规范性等,并附项目购买主体推荐意见和第三方机构评估(审计)意见,让购买主体先对项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早做准备。
四是多重把关。要进入新版的推荐目录,一般须经过五道程序。第一是社会组织自荐,社会组织要填写自荐表。第二是推荐,既要有购买主体的推荐意见,又要有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推荐意见,两类推荐意见分别从购买服务项目和登记管理的角度双重印证,共同把关。第三是信用筛查,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剔除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社会组织。第四,社会公示,将被推荐组织组织向社会公布,进一步接受社会监督。第五,根据公示情况,由社团局长办公会集体审议通过。
新版推荐目录的目的是要向社会释放清晰的信号,哪些是放心的社会组织,哪些是经受过检验的项目,逐步通过择优推荐,产生一批能够代表上海社会组织发展水平的,公信度高、运作管理规范、具有示范效应的社会组织。本着稳妥审慎的原则,第一批入选目录的社会组织数量并不是很多,共有组织189家。今后将在第一批的基础上,分批滚动推出,每年利用公益伙伴日等重大场合向社会发布。加强与财政部门与政府采购平台的联动,落实向推荐的社会组织优先购买。
编辑:郭建家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