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市慈善总会以贯彻落实《慈善法》为重点,坚持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广泛发动抓重点,拓宽思路求突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实力强,市慈取得我市首家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
根据《慈善法》规定,慈善法公布前已经设立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其中依法登记满两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在获准认定和取得公募资格后,慈善组织便可开展公开募捐,以及在民政部指定的网站上进行网络募捐等。不具有该资格的组织和个人不得开展公开募捐。
据了解,南京市慈善总会是“江苏省示范性社会组织”,全国、省、市“敬老文明号”、 “2016年度慈善推动者”,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成立20年来,在扶贫济困、支教助学、助医扶残、安老助孤、赈灾及灾后重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慈善项目和慈善活动,为改善民生、扶助困难群体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今年6月,南京市慈善总会成为全市首家被南京市民政局认定的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
载体活,“互联网+慈善”运作模式越来越成熟
市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将募捐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抓紧抓好。在依托品牌项目及基金募捐的同时,市慈善总会不断探索新的募捐渠道,健全募捐长效机制。
南京市慈善总会鼓励设立“企业冠名基金”,推广普通市民参与慈善,并围绕捐赠者的爱心愿望和个性化要求,打造“个性慈善”。如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将军在市慈善总会设立“方祖岐将军慈善基金”,在已捐款200多万元基础上,又追加捐赠136万元,用于开展“精准扶贫”。
除了传统募捐渠道,市慈善总会还建立了慈善信托、网络捐赠、移动捐助平台等新型募捐渠道。
南京市慈善总会做好“南京慈善”微信平台建设,开设“金陵乐善”公益网店,去年共通过互联网渠道募集善款69.1万元。其中,南钢慈善分会在“南京慈善”微信平台上设立了“慈善一日捐@南钢”捐赠通道,带动4540次爱心捐赠,总额超过17万元。今年8月,“让我们的爱为他增添战胜病魔的力量”救助南京地铁公司员工的项目,有近千人次捐赠,32.9万捐赠创下南京慈善募捐平台个人募款最高纪录。
为引导更多爱心人士利用自己的时间、资源和技能参与义工服务,2017年5月,南京慈善义工网上线(http://www.njcharity.org/)。爱心人士可在线注册,团队可发起公益活动,邀请更多志同道合的参与慈善义工服务活动。
模式新,江苏首单慈善信托计划落地南京
慈善信托,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将其财产委托给所信任的慈善组织或信托公司,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进行管理支配、保值增值,从而使慈善资源得到更好发挥。
对于慈善信托这种新型捐赠方式,我市在5年前已经开始尝试,即“厚德”系列公益信托,该项目获得了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提名奖。
去年11月24日,“紫金厚德6号”慈善信托计划在南京启动,这是《慈善法》正式实施后,我省首个落地的慈善信托计划。该计划获益人是困难家庭大病儿童和残障儿童。
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与紫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厚德系列重疾儿童救助计划,旨在将民间募集和信托模式引入社会公益事业,发挥民间慈善力量与金融行业平台制度优势,汇聚各方力量扶危救困。
截至目前,厚德计划已成功运行5期,累计募集资金近470万元,救助了354多个困难家庭的重病孩子。
品牌多,部分慈善项目全国领先
这些年,市慈善总会以助学、助老、助困、助医、助孤、助残为主线,优化实施品牌救助项目,并重点加强项目评估,基本建立起覆盖面广、管理规范、救助效果显著的慈善项目体系。
“慈善一日捐”,一个响亮的慈善品牌项目,开展18年来,已经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慈善捐赠的一种有效形式。去年11月—2017年1月,全市“一日捐”活动共募集善款2415.15万元。
“情暖金陵”春节慰问款物发放活动也是由市慈善总会牵头、各区慈善会共同实施的大型慈善助困项目,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于每年“慈善一日捐”募捐的善款,至今也实施18年。2016年安排发放慰问款物总额达2797.41万元,救助规模在全国同类慈善项目中居于前列,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李本公会长的肯定。
南京市慈善总会还通过开展贫困儿童大病救助、“大手拉小手”助孤、“一帮一”助学等项目,以需求吸引募捐,共募集资金843.26万元,突出了项目针对性,如2016年新设立的“慈善拥军基金”,专门用于帮助驻宁现役部队中的困难军人,共募集善款258.63万元。
此外,市慈善总会和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开展了“拜科奇”慈善援助项目,对我市血友病患者给予救助,提高治疗水平,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已入组患者68人次,共计发放援助款34.99万元。
编辑:郭建家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