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拉尔区紧抓“城市基层党建年”契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立足建设“国际化草原音乐名城、冰雪运动名城、生态旅游名城”实际,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强化服务为主题,以全民公益为导向,打造“三个维度”下的城市基层党建,不断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党建+管理”,城市党建全面规范有“力度”
顺应“单位党建”变“区域党建”,“单位人”变“社会人”的党建工作新形势,全力做好基层组织规范、阵地规范和工作规范。
一是
在城市街区管理网格中规范基层组织设置。各镇、街道党(工)委变辖区党组织单个建立、点状推进为块状规划、成片推进,依据党员和党建资源分布情况,开展党组织“网格组建”、“楼宇组建”,形成以镇、街道党(工)委为枢纽,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下辖网格党支部和居民自治小组,划分楼栋型、志趣型等党小组,将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驻街单位、每片小区院落。
二是
在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中规范活动阵地。开展“城区党群服务中心整体规划与功能开发课题研究”,制定“一厅五室五站+特色品牌”建设标准,投入3000余万元,对9个社区活动场所实施标准化改扩建,总面积达14262㎡,打造出“党员十分钟组织生活圈”、“群众十五分钟综合服务圈”。
三是
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规范基层支部建设。树立党的一切工作落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编印《海拉尔区基层党支部工作全程纪实手册》,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推进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党建+服务”,城市党建明确主题有“深度”
发挥镇、街道党(工)委在党建工作中统揽全局、整合资源作用,开展“区域党建促进会”试点,明确城市党建共驻共建、服务共赢主题。
一是
组建机构,以镇、街道为核心搭载发展平台。探索成立“区域化党建促进会”,按照促进会章程,吸纳组织各辖区单位共担社会责任、共商街区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促人才成长、共建文明城区、共同服务群众。胜利街道党工委通过试点工作,先后发展市委党校、市医院、龙凤新天地购物广场、盛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等40余家辖区单位加入促进会,实现了区域内的抱团发展。
二是
设计项目,引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街区建设。由镇、街道党(工)委牵头,按照基层需求,设计体现单位特质、互惠双赢的服务发展项目,让辖区居民获得更多的实惠。呼伦街道党工委通过扶持成立“寸草心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的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残障康复、社会救助、社区矫正、婚姻家庭、精品文化创建等,在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有效整合了社会服务资源。
三是
社企联动,助推社会事业创新发展。以“区域化党建促进会”为依托,关注促进会成员单位的现实需求,组织开展党建项目合作共建。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建掌舵、企业杨帆”中小微企业招聘会、“缘来是你”辖区联谊会、“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等共建项目,通过项目化运作,使区域共治活力进一步激发,为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党建+公益”,城市党建汇聚能量有“温度”
坚持把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尝试探索党建工作与社会公益的多渠道、多层面融合,着力构建党建优势与公益资源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的新局面。
一是
结合四级示范抓引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要求,以“公益先锋”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持续推进“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一线引领工作法”。由区级领导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组成6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团队”,深入街道社区一线开展组团式服务,通过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能优势,共同建设北疆和谐社区,实现了37个社区全驻点、全覆盖。
二是
依托社会组织以“家门口义工”、“点亮微心愿”、“访民情聚民心”为载体,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搭建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发挥作用平台。动员全区3000余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做义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共承接完成群众“微心愿”400余个,开展爱老敬老活动180余次,扶困救弱献爱心活动200余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美化家园活动350余次,与时俱进地践行了党的宗旨,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
着力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品牌、队伍和机制建设,大力弘扬公益志愿服务理念。由海拉尔义工联合会牵头,在全区37社区组建社区义工(党员义工)服务站,通过建阵地、育人才、强管理等举措,围绕党政所急、群众所盼、社会所需,开展系列公益服务行动。义工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使社区公益服务由原来的零散化、简单化,向精细化、专业化层次转变,在全区上下形成了“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编辑:郭建家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