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走进红色故里,品味五溪文化

 时间:2017-07-19 16:45:00来源:怀化学院

7月8日上午9点,怀化学院“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五溪故事”社会实践团赴“通道转兵纪念馆”了解了通道的抗战历史。通道侗族自治县也隆重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湖南省纪委书记杜家毫发表讲话,并代表中共湖南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向所有参加过红军长征和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的老战士、老同志,向当年支援红军长征的全省各族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

观红色遗址,敬先烈崇高

通道转兵纪念馆由主题陈列馆、纪念广场、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住址宝庆会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东岳宫、游客服务中心等部分组成。恭城书院原名罗蒙书院,是湘、桂、黔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体量最大的古书院、古学馆。中央红军长征途径通道时,“通道会议”在恭城书院召开。会上,毛泽东转兵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得到周恩来、朱德等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通道转兵于万分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通道转兵纪念馆讲解员杨盼介绍:1937年3月,妇女先锋团转到祁连山犁园堡一带,被敌军追上,吴富莲和团长王泉媛带领妇女先锋团,在茫茫戈壁滩上面,与敌人孤军奋战、浴血拼杀了3天3夜,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的疯狂围攻,终于弹尽粮绝,大部分官兵牺牲,她负伤被俘。敌人为了使吴富莲屈服对她进行了百般折磨,她不但不为所动并不断作出反抗,最后敌人放出狠话说:“限你在一天内否则就把你交给我的兄弟们,他们可是不会客气的。”为了守住红军的傲骨和不受敌人的侮辱,吴富莲当天晚上吞针自杀。志愿者身边的吴女士表示:“女战士的事迹真是让人动容,她的精神令人无比敬佩”

听当年往事,感红军壮举

在纪念馆的大门前首先可以看到96301部队第二炮兵捐赠的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朱德和张闻天雕塑,游客们都拿着国旗兴奋地和伟人雕像拍照,讲解员告诉志愿者纪念馆的大门是侗族的寨门,就像一个侗族人民张开手臂迎接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在纪念馆的大门内我们看到了红军雕塑,红军的眼睛坚定的看着前方,坚定的追求着战争的胜利,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磅礴气势。

(纪念馆大门内的红军雕塑)

通道转兵纪念馆分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红军长征到通道、中央红军在通道和缅怀革命先烈。每个展厅中站满了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他们都怀着敬仰的心来这里了解红军故事。在第一个展厅内志愿者看到了在通道小水村红六军团十八师遭到湘军伏击,被截成了两段,某排三十余人为了使主力部队摆脱敌军的追击,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了山头,终因敌众我寡且弹尽粮绝大部分战士牺牲,最后活下来的八名战士为了不当俘虏毅然地从50多米高的悬崖上跳了下去谱写了一曲先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战士英雄赞歌。志愿者身边来参观的老爷爷在听了讲解员的解说之后感叹道“红军战士们真是了不起,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呀!”在红军史上最惨烈最悲壮的湘江战役的情景复原中,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眼神,迈着坚定的步伐,碧绿的江水被染的通红,江上到处都漂浮着战士的尸体,当地因此流传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湘江战役情景还原图)

展厅内一棵在战争中被炸毁了树干和被弹壳填满的树十分吸引人的注意力,讲解员说虽然在战争中这棵树惨遭攻击但在八十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枝繁叶茂的生长在梨子界的山梁上,就如同当年的红军战士一样。

探历史名院,拾当年旧事

恭城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书院的房屋和柱子已经很旧了。“小学毕业的一定要上中学,中学毕业的一定要上大学;家境富裕的固然要升学,家境贫困的也要想方设法升学。”这对贴在书院柱子上的对联是民国时期的翁信浮县长提笔写的,为的是号召群众努力读书。80年前,在恭城书院召开了“通道会议”,拉开了红军长征历史性转折的序幕,从而,避免了所剩3万中央红军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命运,在红军长征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在会议室内,那些桌子和床已经很旧了,在桌上的油灯已经落上了厚厚一层灰尘,但是在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忘却。

(通道会议的会议室)

(通道会议场景模拟)

来自香港的张女士说:“能在书院看到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室和住室我感到十分荣幸,在书院中游览,既可领略书院的浓郁古风,又可从保留的会议旧址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在最里侧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雕塑前很多游客都在拍照留恋。

参观完通道转兵纪念馆志愿者张雅雯感受颇多,她表示:在危急的情况下中央领导人及时调整方案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战士们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精神令人动容,同时也让人深深被这段历史所感动。

编辑:gch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