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好 家乡美】青春逐梦久治 “新声”点亮未来

 时间:2025-02-05 08:23:49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搜狐看图_20250205062353

小主持人、小记者进行实践研学。共青团久治县委员会供图

搜狐看图_20250205062406

小记者深入校园采访。共青团久治县委员会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欢声笑语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昂萨旦增曲珍,欢迎收看本期久治县青少年‘新力量’新媒体节目,接下来为您介绍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

“大家好,我是藏语主持人初藏,新的一年,愿老师们工作顺心,家长们诸事如意,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们学业有成,以下请看本期节目的详细报道……”

1月22日,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青少年“新力量”新媒体工作室内,11岁的昂萨旦增曲珍和15岁的初藏围坐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手中的稿子。“我们今天是来参加春节栏目的预录制,虽然已经当了不少次主持人,但面对镜头,还是有一些紧张。”初藏捂着脸笑着说。

2024年7月1日,由共青团久治县委员会组织牵头的久治县青少年“新力量”新媒体工作室揭牌成立。工作室于每月的1日和15日,在微信视频号“青春久治”播放两期节目。截至目前,久治县青少年“新力量”新媒体工作室已播出14期节目,每期节目由两位主持人出镜,采取藏汉双语播报,主要内容包括小主持人新闻播报、小记者新闻采访以及小课堂知识拓展。

“调整好气息,掌握好停顿的节奏,不要紧张,一遍一遍慢慢地来。”看到小主持人受了挫,共青团久治县委书记豆改拉毛急忙走过去,对他们进行安慰和指导。“我们的工作室目前有10名小主持人,6名小记者,这些孩子来自久治县的各个中小学,平均年龄13岁,经过7个多月的实践学习,现在每一个孩子都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豆改拉毛向记者介绍。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播音主持,只要学校举办活动,我都会主动报名担任活动主持人。去年听老师说,久治县青少年‘新力量’新媒体工作室成立了,正在招募小主持人,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练习的间隙,初藏向记者分享了他成为小主持人的故事。

“刚刚接触新闻稿件时,里面诸多的专业词汇和人名成为我播报时的最大障碍,我不是将它们记混就是读错,而且把握不住句子停顿的节奏,总是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下来。”初藏回忆时说,对于自己遇到的这些困难,新媒体工作室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他进行指导帮助,每一个疑难句,每一个生僻字都会提前帮他标注下来,并进行领读。

“现在我对新闻稿件的播报越来越熟练了,我会在节目录制前了解稿件中相关的内容,并利用课外时间不断诵读新闻稿件,而且通过不同节目的录制,我也了解到了许多时政要闻以及家乡的各类风土人情、文化景点。我希望在新的一年利用‘小主持人’这一身份,做好家乡的推荐官,让更多人通过我的新闻播报了解久治,来到久治。”初藏说。

“我们的节目都是自主创编的,内容上着重选择国内发生的重大时政要闻以及有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类活动,目的就是利用飞速发展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的视角展现新时代下久治的发展变化,同时以职业体验、街头采访、公益科普等丰富的研学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开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豆改拉毛向记者介绍。

格桑旺姆是久治县青少年“新力量”新媒体工作室的一名小记者,半年多来,她跟随共青团久治县委的工作人员参加了久治县各类大型时政、文化、体育活动的采访。当记者问到其采访期间的感受与收获时,她回答:“令我印象最深的是2024年8月参加的红色军事夏令营活动,活动中我们参观了久治县党性教育基地,在一张张旧照片和一件件革命先辈的遗物中,我体会到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惧牺牲的奉献精神,也感受到了我们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半年多的小记者体验,不仅锤炼了我的文笔,也锻炼了我处理事情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新的一年,我会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深入体验采访中的点滴,努力学习新闻知识,尽己所能将家乡的变化发展更好地呈现给观众,做一名对家乡有贡献的小记者。”格桑旺姆说。

“欢迎大家的收看,今天的节目到此为止……”两位小主持人话音刚落,周围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恭喜春节栏目的第一次预录制顺利完成,大家都辛苦啦!”豆改拉毛兴奋地说。

回到办公室,豆改拉毛也向记者说出了她的新年愿望:“新的一年,我们将加大与久治县融媒体中心的沟通协作,将我们的小主持人、小记者团队培养得更加专业化。同时,我们也会更多地开展青少年消防安全、国防时政、传统文化等多维度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活动,通过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与知识,让他们讲好久治故事,传播好久治声音。”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25/02/05/030347661.shtml

编辑:陈莫楠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