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养生正当时

 时间:2024-06-20 08:12:37来源:科普中国

6月19日起,江苏将连续阴雨天气,高温暂时“休息”。江苏常年平均入梅时间也是6月19日,梅雨期常年平均在25天左右。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空气中湿度过大,再加上夏天经常吃冷饮、吹空调等习惯,寒湿之气很容易侵袭到体内。因而梅雨天气对健康不利,易诱发多种疾病,为了让身体机能能顺利达到“小满”状态,养生防病必不可少。

如何判断身体湿气重不重?

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看舌苔:健康的舌头淡红而润泽,舌面上有一层薄白的舌苔。如果体内有湿气,舌苔就会出现两种情况: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说明体内可能有寒湿;舌苔粗糙或比较厚、发黄、发腻,说明体内有湿热。

看食欲:常有食欲下降、胸闷腹胀、恶心等症状,茶饭不香、食不知味等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看精神:一旦体内湿气重,人就会觉得全身困重发沉,感觉睡不够或睡后不解乏,整天无精打采、懒得动弹、什么也不想干。

看大便:早上起来排便后大便不成形、粘马桶等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看身体发肤:毛发和面部容易出油,或面部易长痘,头发一天不洗就油腻成缕,眼睛分泌物增多、小便浑浊、皮肤湿疹等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看关节:感觉关节酸、胀、麻,或者早上起床后觉得小腿后发酸、发沉,这些可能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如何赶走湿气?中医除湿有办法

艾灸:中医艾灸能温阳补气、健脾温肾,缓解脾虚湿停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乏力等症状,可艾灸足三里、神阙、水分、阴陵泉等穴位。每天或隔天辅以艾叶煮水泡脚,也有助于排出体内寒湿,提升身体阳气。

拔火罐:拔火罐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能够祛湿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因而可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有助于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肤,可通过“热与药”的共同作用,使气血快速运行,不仅能起到疏通经络、促进皮肤腠理排泄湿气的作用,还具有改善风湿骨痛、缓解宫寒痛经、改善睡眠的效果。

中药代茶饮:中药代茶饮,又称药茶,是指选用中草药冲泡煎煮,如喝茶一样频频啜之,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梅雨季湿气重,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健脾祛湿茶等各类中药代茶饮,在日常饮水中就可排出身体湿气。

温通刮痧:温通刮痧是先通过艾热作用于穴位,以祛寒除湿、通调经络,再通过刮痧手法打开毛孔,达到排出湿气和毒素的作用。

居家除湿小妙招

起居调适

这个季节不要过度疲劳,否则容易导致湿气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帮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

防潮防虫防湿气

梅雨季节,家里的衣服被褥很容易受潮发霉,所以要注意防霉防潮,以免湿气入侵。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如果感觉室内空气不流通,可以使用空调或除湿机来降低湿度。多给衣物、被子晒晒太阳,或利用吹风机、烘干机等进行干燥,以减少病菌和湿气。如果家里有晒干的橘子皮,可用干净的纱布包好放置在被子里,可以保持干燥、去霉味,还可以防虫。

饮食调理

近期饮食应以清淡解暑、清热易消化食物为主,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中医推荐梅雨季节多吃以下食物:

利水祛湿类食物: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

清热祛暑类食物:西瓜、荷叶、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甘蔗等。

清热利湿的食物:茼蒿、茭白、竹笋、菜瓜、荸荠等。

健脾利湿的食物: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等。

有条件的人还可以选用健脾化湿的食疗方,自行烹制。中医推荐砂仁薏米淮山粥、薏米莲子百合粥、生姜益气粥、白鲫鱼煲汤、健脾化湿猪骨汤等食疗方。

运动养生

运动是缓解困倦、提升胃口的除湿方法。在天气较好的时候外出运动,多晒太阳以振奋阳气,选择温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登山、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微微出汗为宜,有助于排出人体的湿邪。出汗后适当喝点盐开水,补充盐分。

情绪调节

梅雨季节容易让人感到沉闷、烦躁,此时应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悦。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阅读一些喜欢的书籍,缓解不良情绪。

编辑:WX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