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科普先行。4月15日之后的一周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就如何预防胃癌的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田艳涛。
记者:胃癌位居我国肿瘤新发病例数的第三位,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您认为高发的原因有哪些?
田艳涛:胃癌的高发率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饮食因素、不良习惯因素、遗传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
饮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长期摄入高盐饮食、过多食用腌制食品,包括加工肉类以及蔬菜(如泡菜),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量高,这些都是已知的胃癌诱发因素。这些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和多环芳烃)能直接损伤胃黏膜,长期刺激可能诱发恶性变化。此外,不健康的烹饪方式如长时间高温烧烤,也会产生大量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另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约有70%的胃癌病例与此感染相关。另外某些病毒感染,如EBV病毒感染,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如果存在一级亲属(父母和亲兄弟姐妹)罹患胃癌,则自身得胃癌概率会超过普通人群。比如拿破仑的祖父、父亲以及三个妹妹都因胃癌去世,整个家族包括他本人在内共有7人患了胃癌。这部分人群在任何年龄段,都应该对可能的腹部症状保持警惕,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甚至在无症状时就要制定好适当的定期体检计划。
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如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导致的微卫星不稳定,就与遗传性胃癌密切相关。另外,也有研究指出A型血与胃癌有关。同时,与其他血型相比,A型血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比例更高。因此A型血的朋友更需要提高警惕。
长期吸烟和酗酒、长期情绪不佳、经常进食隔夜剩饭剩菜、进食过快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也被认为是胃癌的风险因素。这些往往容易被大众所忽视。
综合来看,胃癌的高发与多种因素紧密相关,防控措施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
记者:您曾提到八大高危因素诱发胃癌,比如吃盐过多,烧烤过多等,那么改变了生活方式,是不是基本就排除了大部分胃癌风险?
田艳涛:当然不是。饮食只是众多因素之一,但必须承认饮食调整是预防胃癌的关键。我们会建议减少盐分和腌制、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比例,这些都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抵御肿瘤。
另外我们还建议尽量避免烟熏、烧烤等烹饪方式,减少亚硝酸盐和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的摄入。如果实在想吃烧烤了,可以用锡纸包裹后再烧烤,而且要注意频率,最好一个月1-2次。还有我们强烈建议大家就餐时采取分餐制,使用公碗公筷,因为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如不能很好地做到分餐,往往是“一人感染,全桌遭殃”。
定期体检和专项筛查是早期发现胃癌的有效方法。针对有胃癌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或者有长期胃部不适的个体,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45岁以上尤其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诸如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个体,进行定期的胃部检查和必要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
戒烟和限酒对于降低胃癌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烟草中的多种化学物质被证实可以增加胃癌乃至食管癌、胰腺癌的风险,而酒精的过量摄入同样能增加胃黏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从
而增加癌变的风险。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调整、戒烟限酒和定期进行医疗检查,可以大幅度降低胃癌的风险,但无法完全排除。综合的健康管理策略是预防胃癌的关键。
记者:请您介绍下胃癌有哪些早诊早筛的方法,对肿瘤预防有多大作用?
田艳涛: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因为早期胃癌往往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已发展到中晚期。
当前,胃癌的早期筛查主要依赖于胃镜及组织活检,这是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直视胃黏膜,可以发现癌灶和癌前病变,病理活检能够帮助确诊。
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很多新的胃镜检查方式。磁控胶囊内镜就是其中之一。患者只需吞下一个胶囊大小的装置,医生随即体外遥控操作内镜,拍照分析,患者回家后1到2天即可排出,全程几乎没有痛苦不适。若想要更准确地检查,无痛胃镜无疑是当下的主流选择。
另外,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72-4、CEA和CA19-9等,检查方便,在胃癌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配合胃镜可以更好诊断,还可用于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此外,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如循环肿瘤DNA检测,在未来也可能提供更为精确的非侵入性筛查方法,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社会大众需要建立胃癌筛查的理念,不要惧怕胃镜检查,以便能够在早期发现胃癌,早癌在内镜下就可以切除病灶达到根治,无需外科手术,预后非常好,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记者:在胃癌领域有哪些创新且非常重要的药物上市?您认为胃癌的药物研发方向是什么?治愈胃癌的药物有可能出现吗?
田艳涛:近几年胃癌的新药主要集中在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研究证实效果非常好,部分患者经过这些药物治疗甚至可以达到病理完全缓解,也就是癌灶完全消失,因此我预计未来几年新药物的研发应该还是会聚焦在这两个方向,也就是会有更多的新型靶向和免疫药物出现,化疗+靶向+免疫联合用药会是未来的大趋势。
靶向药物的典型代表就是HER-2靶向药,已经证实能显著提高这些患者的生存率,现在HER-2也是胃癌常规检测的靶点,世界各大治疗指南均推荐对该靶点呈现阳性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使用靶向治疗。其他还有一些单抗药物,也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近年Claudin18.2靶点也是一个火热的研究方向,是一个泛肿瘤的靶点,在多种上皮肿瘤当中都有表达,尤其在胃癌和胰腺癌中存在较高的表达。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胃癌研究的另一热点,PD-1/PD-L1抑制剂,有些已被证实在中晚期胃癌患者中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联合化疗和靶向治疗可以最大化疗效。这些药物通过解除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以对抗肿瘤。
手术仍然是目前唯一能够治愈胃癌的方法,现在还没有可以完全治愈胃癌的药物。药物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并不占多数,而且即便是达到了完全缓解,一般也会建议补做外科手术力求根治,不做手术仍然被认为有复发的可能。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应用,未来治愈胃癌的可能性正在增加。综合运用现有的药物和持续的研发创新是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编辑:吴桐
编辑:WX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