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招生政策怎样?较去年新增招生计划100人

 时间:2021-06-07 21:36:32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2021年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学校的奖助学金政策都有哪些?人民网推出“2021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展现学校育人特色,为考生在逐梦的道路上保驾护航!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海洋和水产学科优势显著的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并于2017年成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现有崂山、鱼山、浮山三大校区,正在推进西海岸新校区建设。

人民网:今年招生计划有无增减?招生政策有哪些新变化?

中国海洋大学:

2021年,学校招生计划稳中有升,拟招生4100人(以教育部批复为准),较2020年新增招生计划100人。

人民网:2021年招生专业有无变化?请介绍一下学校的特色专业。

中国海洋大学: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一所综合性海洋大学,学校以海洋和水产为显著特色的学科体系综合齐全、全球唯一。海洋科学和水产两个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其排名在全球名列前茅,在国内长期位列第一。今年学校新增“软件工程”和“保密技术”两个专业,均包含在“计算机类”之中,构成了较为完备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

学校拥有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化学、生物科学、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药学、水产养殖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环境工程、会计学。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22个,包括海洋科学、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洋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药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会计学、旅游管理、金融学、英语、朝鲜语、法学、行政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

人民网:学校师资力量、特色人才培养途径和优势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始建于1924年,是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历史上,闻一多、梁实秋、老舍等一大批学界名人曾在此治学育人。

现有教职工36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84人,博士生导师50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著名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建校以来,一批批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从中国海洋大学走出。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探海、极地科考、亚丁湾护航、国产航母入列、南海守礁、蓝色经济蓬勃发展——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海大人的身影。

人民网: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和奖助学金政策。

中国海洋大学:

“在全校范围内跨年级、跨专业自主选修课程,以实际选课学习情况确定毕业专业。”始终是中国海洋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部分省份实行新高考后这一特色仍将存在。

学校是国内较早开始实行“选课制”的高校之一,建立了以“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和“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为核心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可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空间。在这一教学体系下,学校实行“套餐+单点”式的选课制,即学生通过网上申请选课的方式确定选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并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适时调整职业取向,在全校范围内跨年级、跨专业自主选修课程,以实际选课学习情况确定毕业专业。

人民网:近年来学校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

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本科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2020年近50%的本科学生境内升学或出国深造,学校毕业生就业地域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70%以上的毕业生在各大主要城市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就业。

编辑:孙玮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