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频繁来渝过冬背后的生态密码

 时间:2020-11-29 21:21:04来源:新华网

近段时间,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现身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綦河江畔。新华网发(刘明生 摄)

随着北方天气逐渐转冷,很多候鸟开始南迁避寒越冬。近日,重庆江津綦河流域迎来了一群“贵客”,它们就是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东亚特有珍稀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数量极其稀少。它喜欢栖息于水流湍急、河水清澈、有激流浅滩及鱼类资源丰富的河流,对水质很“挑剔”。

中华秋沙鸭数量的多少与湿地生态环境的好坏密不可分。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2年冬季,綦河发现中华秋沙鸭以来,中华秋沙鸭已连续8年来重庆越冬,数量也在稳中有升。根据重庆观鸟会的调查统计,2013-2014年越冬季,重庆发现中华秋沙鸭数量达到了35只。到了2016年-2017年越冬季,中华秋沙鸭已达到61只。

事实上,随着自然生态的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爱上了这座城市。近年来,重庆每年都有鸟类新纪录的诞生。2019年发布的《重庆鸟类名录4.0(2019)》对外公布了重庆首次发现的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的情况。

今年5月,在江津四面山,通过红外相机拍摄,首次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11月初,世界濒危鸟类——红腹角雉现身重庆南川金佛山。近日,红嘴鸥过境重庆,并在主城两江交汇地等地大量聚集。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雷波认为,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较敏感,其种类和数量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最直接的反映。野生动物在渝“频频露面”,表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功能在持续恢复。

 

编辑:夏元庆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