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春耕农忙时】助力春耕用“无线”为群众无限服务

 时间:2020-03-10 00:15:31来源:贵州大学官网

2月份,我校公布服务我省十二支产业团队专家百人团名单,来自茶、蔬菜、生态畜牧、刺梨、精品水果、生态渔业、中药材、食用菌、竹、辣椒、油茶、石斛十二支服务我省农村产业革命产业专班的院士、专家和学者在网上和省内主要媒体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表示将为我省春耕生产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支撑。联系方式一经发布,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媒体发酵,并得到迅速传播。

“虽然有过心理准备,肯定会有很多咨询电话,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贵州大学生态渔业团队的姚俊杰教授笑着告诉记者,“从电话公布那天起,每天都有10-20个电话打进来,到现在已经接到400个左右了,以至于晚上做梦都梦到接电话。” 姚俊杰说,打电话的有当地党委政府负责人请求技术指导的、有养鱼户咨询哪里可以买到鱼苗的、有请教池塘养鱼养哪些品种好的、有咨询鱼苗非正常死亡如何处理的......“打电话来的时候,都很急,我和他们说,别急,先把情况告诉我,咱们一起想办法,电话里讲不清楚,我们马上组织团队去实地看。我们不管问题的大小,只要你问了,我们就想尽办法给予解答,我解答不了的,还有我们团队,还有我们学校,我们要竭尽全力帮助群众做好春耕生产工作。”同是生态渔业团队的陈敦学副教授人在湖北还不能返校,也在线上做起了服务,他告诉记者:“每天很多电话打过来,有兴义的,有安顺的,还有省外的,都是一些养殖上存在问题的,我现在只能用电话、微信或者视频指导,等以后我再去做现场给农户做指导。”

2月29日,贵州大学生态家禽产业团队接到沿河县一养殖户电话,反映自家养的1200只鸡病死情况严重。团队张福平副教授接到电话后,立即与团队成员王文亮、程振涛组建诊断群,根据养殖户反映的情况和照片,通过微信进行会诊,明确病因,并开出处方。经过4天的努力,鸡不再有继续死亡的情况,为养殖户挽回了经济损失,获得了群众的赞扬。

生态鸡团队对养殖户送来的病鸡进行解剖诊断

电话里可以解决的,就电话解决,电话里不能解决的,学校的专家学者又根据不同的情况,实地查看、并给予解决方法。

普安县楼下镇明诚茶场负责人韩红林在网上看到电话后,犹豫了几天,“我当时看到电话后,觉得他们也就是在电话里给我们讲一下,不会管我们能不能听懂。”韩红林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没想到,他们在电话里仔细了解情况后,还组成了一个专家团队到我们这里来了,心情很激动。”这个专家团队就是贵州大学的茶产业团队,团队负责人金红林教授告诉记者,“我们去之前的头一天打电话过去,他们还不相信我们会去,直到我们到镇里了,他们才相信我们真的会到基地现场查看。”团队对茶场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对现场的土质、肥料等查看后,发现主要矛盾是新开垦土地有机质含量太少,施肥的位置有偏差,于是决定建一个百亩示范区,进而解决下一步1500亩茶场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对茶场育苗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并免费提供物资。韩红林说:“没想到一个电话,这些专家学者就真真实实的来到了我们面前,不仅帮我们解决当下的问题,还给我们未来发展提供了帮助、提供了思路。”“他们是真正有学问、做实事的,太感谢他们了。”帮助解决好普安明诚茶场的事情后,金林红教授和他的团队又接到电话反映都匀的一家茶园病虫害严重,他们又要赶往都匀帮助解决虫害的问题......

金林红教授在普安明诚茶场指导茶树种植

当前,正是‘玛瑙红’樱桃果园春季管理的关键期,贵州大学精品水果产业团队负责人、省水果专班副班长文晓鹏教授在接到纳雍县厍东关乡广大“玛瑙红”樱桃种植户的电话后,立即协调精品水果产业团队成员和省气象局、水果企业负责人赶往樱桃园,对农户果园的春季管理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特别对樱桃的春季花果管理、灾害性气候应对措施进行现场培训,并就樱桃上市所需的移动冷库、冷链技术、销售渠道等服务事宜,与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贫困)户进行了对接,达成了承担全部产品营销的合作协议。

文晓鹏教授在樱桃园为农户训春季樱桃管理

同时,专家和学者们还利用短信、公众号、远程视频、掌中宝及其他直播平台等方式开展春耕备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专家讲座等,将实用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

贵州大学食用菌团队成员陈孝玉龙副教授,日前走进“抖音”平台,为广大农户和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食用菌栽培和保护技术”直播分享课。在一个小时的直播中,陈孝玉龙围绕着食用菌栽培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生物特性、菌种制备技术、红托竹荪栽培及保护技术5个方面作了讲解,还现场回答了竹荪病害防治、竹荪产量提高等问题,给在线观看的农户及同学们呈现了一场不一样的课堂。

采访中,很多专家学者都表示,要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真正为贵州广大群众做些实事,真正把论文写在贵州的大地上。

编辑:蒋泽南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