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鸳鸯扎根北京动物园 人工巢箱缓解鸳鸯“住房难”

 时间:2019-03-15 22:06:47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 3月14日,北京动物园西北侧水域旁,公园饲养、兽医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为鸳鸯搭建人工巢箱。自2009年动物园开始实施“野生鸳鸯保护项目”起,10年间,越来越多野生鸳鸯选择“定居”在北京动物园。据近日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开展的2019年首轮北京五环内鸳鸯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动物园野生鸳鸯的数量较多,达上百只,占到总数的近30%。

据介绍,人工巢箱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方形的木质巢箱,另一种是原木制作、外形与树干无异的仿生态巢箱,均悬挂在水域中心及附近的柳树上。北京动物园副园长张成林介绍:“每年3-4月份都是鸳鸯的繁殖季,鸳鸯产卵都是在水域旁的树洞上,符合条件的天然树洞很少,通过这种人工巢箱有效地缓解了鸳鸯的‘住房难’问题,保证它们平稳度过繁殖季。”

公园饲养、兽医部门的工作人员准备为鸳鸯搭建人工巢箱。

人工巢箱都会悬挂在邻近水边的高大树木上。北京动物园兽医院临床兽医吴秀山介绍,原木巢箱取材均来自园林修剪的木材,仿制成原始巢穴,高位悬挂,每年繁殖季结束后不收回,提高利用率。

人工巢箱根据鸳鸯喜爱的天然树洞尺寸量身定制,箱底到洞口安装了铁丝网,方便小鸳鸯出巢时用小爪子抓住铁丝网向上攀爬从而到达洞口。

工作人员通过高架车把人工巢箱悬挂在柳树上。为了更好地研究鸳鸯繁殖的习性,科研人员还挑选了一些天然树洞和人工巢箱,在这些树洞内安装了红外线摄像头,以监测洞内的情况。

每到冬季便会有大群的鸳鸯来到北京动物园越冬,水禽湖、瀛湖、长河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鸳鸯是中型树栖游禽,白天在溪流水面活动觅食,夜间飞到林间树枝上休息。

北京市民对鸳鸯并不陌生,以往在城区里只有春秋迁徙季、繁殖季才能看到的它们,如今它们越来越多地在城市公园“定居”。

游客观看野生鸳鸯。从2009年至今,北京动物园野生鸳鸯保护项目已经在北京城市公园和郊区的河湖水域野化放飞鸳鸯259只人工孵化育幼成活的鸳鸯亚成体,并进行了持续的跟踪监测,发现北京动物园野外放飞的鸳鸯有大部分在放飞几年中成功参与了自然繁殖。

编辑:廖玺娇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