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行 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时间:2018-10-19 20:46:25来源:中国社会报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从此,从国家机关到基层村镇,从祖国最东方的乌苏里江畔到西南小凉山三千米高山,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时间和技能,走进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为困难地区的群众送去最需要的医疗、技术、文化和服务。志愿者们立足精准扶贫,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让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改变生活的同时树立生活信心,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拾遗补缺,雪中送炭

决胜期的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攻坚拔寨的战役,志愿者是党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助力者,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秦岭号称“中华龙脉”,山脚下的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弱智儿童患病率曾经很高。西北大学志愿者高晓彩20余年间,从跟着老师来到带着学生来,从一行数十人到前后2000余人,志愿者团队辗转汉中、商洛、安康三地55个贫困乡镇,义诊支教,捐钱赠物,走访帮助贫困群众10余万人。可谓20年难凉热血,2000人不负青春。

深山、老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志愿者们跋山涉水进去那里的学校、村庄,为困难群众送去最需要的帮助。大兴安岭南麓的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带领索伦小学的同学们唱起“天苍苍,野茫茫”,歌声传到云贵高原,与听诊器传来的心跳声共同澎湃,此刻,云南省丽江市医疗志愿分队的医生们正握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们的小手,安排手术的时间。

精准扶贫需要准确而详细的信息,需要精确而严格地执行。志愿者人才济济,深入基层调研贫困信息,是党和国家广集民情的一支奇兵;志愿服务组织遍布各地,结合实际为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是脱贫攻坚战场的得力干将。

激发奉献精神,鼓舞自强斗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实施的“小小公益官”项目召集城市中5-15岁的青少年,利用假日,走上街头,向更多的大人宣传山区教育扶贫的公益项目。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他们坚持不放弃:“我要做一颗星星,照亮身边更多的人,让他们也去关注那些山区的贫困孩子。”1.5万名青少年为之奔走,带动起了32万成年人关注山区教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志愿者是脱贫攻坚的“强心剂”,通过治疗贫困人群的心病,鼓舞他们自立自强,用双手奋斗出幸福。向文是一个肢残三级的残疾人,也是云南省残疾人培训示范基地——文山市万山红遍职业培训学校的创立者和负责人,是云南省残联的一名志愿者。肢体残疾本已不幸,因残致贫更是雪上加霜,许多残疾人因此而一蹶不振,消极度日,得过且过。向文和他的志愿者朋友们以残疾人、过来人的身份,从心理上疏解,从生活中帮扶,从工作上带动,鼓舞困境中的残疾人振奋精神,自主脱贫。“打不倒我的将使我更强大”,文山市的残疾人在向文等志愿者的帮助下创业成功后感慨地说。

众志成城,志愿者是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和社会爱心的凝结剂,让扶贫成为人们举手投足之间皆能有所贡献的全民运动、长期项目;有志者事竟成,志愿者是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心脏起搏器”,助力扶志。志愿服务为困难群众送去春风,让困难群众看到自己心中的那缕阳光。

价值实现,造福一方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等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志愿服务参与脱贫攻坚做出了要求和号召,激发志愿服务力量,创新志愿服务形式,组建志愿服务组织,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将全社会的力量向贫困地区聚集,将志愿服务纳入脱贫攻坚战的总体布局。人生价值体现个人担当,志愿服务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组织志愿者28万人次,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国家大局;生态环境部13支扶贫小组对接河北2县87村,打造产业链条,营造基础设施,助人为乐,造福一方;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唱响扶贫赞歌,用艺术创作发掘贫困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志愿者的个人担当,折射人生价值。江苏睢宁退休教师老骥伏枥,十年如一日为村中留守儿童开办义务辅导班,乐在其中,升华人生价值。友成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呼吸着海拔3710米青海玉树的稀薄空气,鼓励藏族姐妹走出家门,创业就业,这些年轻人不惧风雪,不以高原反应为苦,也是人生价值。

“在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布局中,扶贫志愿服务的角色和作用更加清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谭建光教授说,“他们如同一支支绣花针,在政府难以做到的层面以软性服务在脱贫攻坚蓝图上绣出自己的色彩。”在脱贫攻坚的伟业中,志愿者响应时代号召,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有功于国家、人民;体现个人担当,在奉献中升华自己、造福社会,无愧于自身。

党和国家扶贫政策所指,就是志愿服务队伍前进所向。脱贫攻坚战是下猛药、去痼疾的过程,志愿者将政策的良药输送至毛细血管,发挥靶向作用,直击贫困“病灶”;志愿者将社会的力量汇聚至贫困地区,激发受助者个人“免疫能力”,从内因到外在,帮助困难群众面貌一新,脱贫致富;志愿者在脱贫攻坚战中克服了千难万险,也经受了千锤百炼,他们在这场伟大事业中能力得到提升,组织更加完善,而这场伟大事业,也因他们的存在,更加轰轰烈烈,更加裨益百代

编辑:刘建柱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