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影像|祖孙三代见证苏州社区工作变迁

 时间:2018-10-12 09:13:50来源:苏州日报

沧浪新城(吴门桥街道)上沙苑小区里住着一位老“社工”——今年74岁的王素珍。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她是沧浪区吴门桥街道吴门桥居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她的引导下,不仅自己的儿媳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大学毕业后孙女也加入了社区工作的队伍。祖孙三代不仅见证了苏州“社工”这一“职业”的变迁,更成为社区事业接力棒中的重要一环。

老人

首先想到的就是贫困家庭

三十余年前“社工”服务内容也不少

上世纪八十年代,王素珍担任吴门桥街道吴门桥居委会主任。“我们那时候干居委会工作,条件非常艰苦,真可谓白手起家。”王素珍说,当年的吴门桥居委会,坐落在盘门路上的一间老屋里,居委会的家当多数是由相关单位赞助来的。比如办公桌的颜色有淡黄色,也有咖啡色,椅子多为长凳。“印象最深的,是在大热天召集居民小组长来居委会开会,都是一个个上门通知。现场,组长们自带蒲扇,边摇蒲扇边开会。当时,居委会给小组长喝水用的不是茶杯,而是粗瓷大碗。”王素珍说起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王素珍介绍,很长一段时间,她在做居委会工作的时候,大多都是义务服务,每月只有几十元补贴。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为居委会既要“抓效益”,又要服务居民。她每天上班还要负责居委会自办的废品收购站、小旅馆等管理。

“当时居委会没有收入,靠废品收购站、小旅馆等赚些钱做贴补。平时尽力多省下一点钱,逢年过节时,给贫困家庭送温暖。做‘社工’,首先想到的就是贫困居民。”这是王素珍经常说给后辈社工的话。

儿媳

“社工”职业大有作为

从多面手到“社区一把手”

今年52岁的徐剑平,原是光明丝织厂的职工,1998年因企业转制下岗。正当她为再就业发愁时,婆婆王素珍引导她做了一名“社工”,一直干到前年退休。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原先的居委会变身为“社区”,服务职能也发生了变化,服务对象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向了服务“社会人”,社区出现了办理居民事务的社区工作站。孩子没出生,需要社区为其办理生育证;老人亡故,社区为其办理丧葬费,为居民提供终生服务……就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王素珍看到了“社工”这一职业的将来大有可为,于是鼓励媳妇去报考“社工”。

徐剑平通过考试,被录取为“社工”后,先后在民政、计划生育、卫生、关心下一代等条线工作过,成了一位从事社区工作的多面手,还担任过龙港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南环第一社区党委书记。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她认真学习,还通过考试分别获得全国、江苏省助理社会工作师初级合格证书。

“你在社区工作,收入也不断增加,应知足,好好工作,成为一名让居民认可的好‘社工’。”王素珍当初对徐剑平说的这番话,她一直记在心里。好好工作,也是她多年社区工作的真实写照。因为一直帮居民办实事,她获得了多数居民的认可,还连续两届被选民选为区级人大代表。

孙女

年轻人有了好舞台

主动放弃高薪回归社区

好婆王素珍当过居委会主任,妈妈徐剑平也从一名下岗女工成长为“社区一把手”,她俩的故事深深地影响着王丽娜。自从徐剑平成为“社工”,在每年寒暑假,王丽娜都会参与社区开展的少儿社会实践活动,帮社区写黑板报、打扫环境卫生。大学毕业后,她在上海等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在繁忙的工作压力中锻炼了自己,也重新认识了自己。她渐渐觉得,找工作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于是,她向妈妈坦露了想去社区工作的愿望。当时,妈妈深有体会地对她说:“过去的社区,是下岗女工再就业的好舞台。如今的社区,是你们这些知识型年轻人展示才能的社会大舞台。”

经过考试,王丽娜成为一名“社工”。作为家里的第三代“社工”,她非常感慨数十年来社区的巨大变化:服务设施越来越多,居民到社区参加的文体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可以看书、下棋、打乒乓球……但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她始终记得自己成为“社工”时,妈妈曾对她所说的话:“现在条件好了,办公有电脑,有事打电话。但社区工作,不仅要面对电脑,更要面对居民群众。只有忠实地为居民服务,才是个好‘社工’。”

说起自己和媳妇、孙女的“社工”经历,王素珍非常自豪。“现在的社区舞台更大了,条件也更好了。但我觉得要做好一名‘社工’,要首先想到居民,特别是困难居民。我们一家人都是这么做的,我很自豪。”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