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强化保障 完善机制 提升泰州社区治理与服务效能

 时间:2018-08-24 10:45:20来源:中国社会报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区治理与服务的相关要求,强化政策、资金和队伍保障,完善区域化党建、网格化治理、信息化服务机制,促进自治、共治、善治,有力推动了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和服务效能的提升。

强化保障措施,筑牢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四梁八柱”

加强政策创制。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主要领导多次对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成立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委员会,建立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社区建设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施意见》,并制定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创新社区网格管理机制、社区协商民主机制建设等配套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1+4”政策体系。

落实建设资金。泰州市、市(区)两级财政设立社区建设与服务专项引导资金,根据社区辖区面积、人口规模等因素,科学核定社区工作经费,规范资金管理,形成长效保障机制。今年,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经费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国土部门从房地产土地出让金中按总价的1%提取。近三年来,全市财政已累计下拨党建为民服务资金7000余万元,市级财政投入1800余万元用于社区用房达标建设奖补、3000余万元专项补助海陵区社区工作者薪酬和社区服务。

重视队伍建设。推行职业化管理,通过公开选拔、公开聘任、机关下派等办法,先后公开招考549名职业化社区工作者。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村居干部培训周等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理论+操作”“跨市学”“出境学”等方式,全面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提升社区干部综合素质。组织基层新录用公务员和优秀年轻干部,通过挂职、任职、结对帮扶等形式,充实社区工作力量。每年开展十佳、优秀社区工作者评选活动,放大示范效应,增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荣誉感和凝聚力。

夯实基层基础,强健社区治理与服务的“神经末梢”

党建区域化。开展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提升行动和大走访大落实新风行动,发挥城乡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街道社区体制改革,全面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街道“大工委”领导体制。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兼职委员制”,以物管企业负责人与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班子成员“交叉进入、双向任职”等形式,进一步延伸管理触角。目前,全市街道建立大工委比例达85.7%,城市社区建立大党委比例达95.7%。

治理网格化。全面建立“全要素”网格,生成电子网格地图,最大限度整合各类资源。选齐配强网格管理员队伍,完善分片包户责任制、“三登门五必访”、《民情日记》记录等社区大走访制度。编制“社区网格基本职责清单”和“社区网格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基础清单”,明晰社区网格长、网格员职责范围。推动财政部门梳理归集各部门到社区经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统筹拨付给街道、社区使用,助推社区回归自治本位。

服务信息化。以“不见面审批”改革为牵引,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梳理基层公开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建立网上办事服务平台,推进基层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实施“智慧党建”工程,推进“先锋e家”建设,各社区全面开通微信公众号,利用QQ群、微信群搭建志愿服务新平台。开发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将“综治e通”升级为“全要素网格通”,每个网格配备一台终端,实现随手拍、网上传、立即办。

完善联动机制,增添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源头活水”

拓宽基层“自治”路径。加强城乡社区协商民主建设,推广民主议事会、民情恳谈会、民情发言人和社区论坛等社区协商民主形式,探索建立“民情急诊室”和“社区睦邻点”,搭建居民交流新平台。制定“村级事务基础清单”和“村级重点事务运行流程图”,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广姜堰区纪检委员同时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责一体”村务监督模式,促进村务监督工作有序开展。

搭建多方“共治”舞台。深化“三社联动”,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孵化培育,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以奖代补等方式,发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将社工人才培养纳入全市人才计划,实施百名优秀社工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发挥社工在社区治理中的专业优势。每年开展全市十佳、优秀社区服务品牌评选活动,网络票选活动24小时内达到10万+点击量,打造了“爱心门铃”“鲁班80365”等一批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社区服务品牌。开展社区“微治理”活动,由社区点题、社会组织承接,全市共投入1800万元开展100多个“微治理”项目,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泰州市城市社区服务标准指南》,举办“三社联动”论坛,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助推社区服务品牌建设。

激发社区“善治”活力。推广海陵区“互助户治”经验,强化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激励约束,充分发挥社区互助会和乡贤理事会在新风行动、道德引领、邻里协调中的积极作用,大力传播群众身边的美德善行,让“陌邻”变“睦邻”,让“路人”变“亲人”,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自豪感。

下一步,泰州市将全力打造服务型、平安型、文化型、生态型“四型”特色社区,努力把全市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