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3日电(王坤朔)肿瘤诊疗正在不断向一体化、精准化发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在日前做客新华网“聚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系列访谈时表示,肿瘤需要多学科综合诊疗,涉及到影像学、病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多方面内容,不是单一学科能够承担的,诊疗一体化有利于多学科共同解决肿瘤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做客新华网“聚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系列访谈
陆舜介绍,由于肿瘤诊疗的复杂性,必须通过多学科的讨论和介入。例如,肺部结节需要影像学的讨论;涉及到基因改变的情况需要病理科医生的参与;肿瘤患者心理改变大,影响治疗效果,还需要心理学的干预;肿瘤治疗中和治疗后,要进行随访和护理,如何保证患者的营养水平也是一大问题。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单一学科更加无法单独胜任肿瘤的诊断、治疗、随访和护理的全程管理。
据悉,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慈善总会牵头,在阿斯利康等企业的积极响应下,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建设项目即将启动。该中心搭建的精准诊断平台有望在全国300家医院落地,其中包括75家基层医院,前100家落地医院已有超过10万人次完成肺癌检测。此外,51家医院已经成立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工作站,肺癌跨学科医联体初具雏形。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以前有些只能生存1-2年的患者,现在可能活5年以上。患者生存期延长,对全程管理的需求就会增强,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陆舜说。
在肿瘤的防治工作上,陆舜认为,“防”比“治”更重要。“近年来,国家在预防癌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时,国家癌症中心对我国肿瘤患者进行登记,分析发病率、死亡率等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对肿瘤防控意义重大。”
在治疗的层面上,陆舜首先强调了“早发现”的重要性,筛查出早期肿瘤患者,以及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及早进行干预,是提高肿瘤治疗、预防肿瘤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在外科的治疗中,手术向微创化发展。陆舜表示,精准诊疗是手术微创化的重要基础,可以对病理进行较为准确地分期。“以前我们做手术,会造成20几公分的切口,现在只要打两个小洞就能手术,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创伤会越来越小。同时,在放化疗方面,也更加精准化,疗效更好,患者要忍受的副作用也有所降低。”陆舜表示,生物学、基因组学、代谢学、免疫学等多组学都在逐渐整合于肿瘤的诊疗过程中,这也有助于药物的研发。陆舜认为,随着多组学的整合发展,在未来十年,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会有明显改善。
编辑:xmm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