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要有所不为

 时间:2018-07-09 22:56:21来源:东方卫报

7月8日上午,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通报,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幼年大熊猫死亡,疑为山洪暴发时,大熊猫幼仔不慎落水溺亡。大多数人认同“这是自然界的生老病死”,也有人在网上提出意见:能不能把大熊猫都圈养起来?

很多保护动物都有很高审美价值,深得公众喜爱。这种喜爱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保护部门和民间机构的多年宣传。由于在现实中很少能接触野生动物,有些人对野生动物的喜爱甚至会在心理上将其宠物化,形成更紧密的情感联系。

无论如何,对野生动物的正面情感是支撑野生动物保护的民间舆论基础,理应喜闻乐见。但是,由于知识背景的缺乏,在面对一些具体的保护管理问题时,个人情感一旦压倒专业理性,其结果,就会是“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却做了”。

呼吁把大熊猫圈养起来的意见,就是这种个人情感冲动的产物。这种意见的认知前提,是认为大熊猫处于濒危状态,而人类有能力将其圈养起来,使其远离自然界中可能的危险乃至残酷竞争。

提出意见的人当然认为这是对大熊猫的爱,甚至是对大自然的爱,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爱。爱的枝条上生的果子,不用说,也该是甜的。

然而这个果子却注定不会甜。正如国家林草局回应网友呼吁时所指出的,“把所有大熊猫都纳入圈养 ‘保护起来’ 是不科学的。”

对重点保护动物的保护措施有专业的分类。应用怎样的保护措施,需要依据保护对象的生物学特点、环境现状,以及保护对象面临灭绝危险的严重程度来确定。比如当年的朱鹮,只剩下区区十数只,彻底灭绝是分分钟的事。对这样的物种,当然是人类全数“包养”。

大熊猫的物种安全一度相当危险。这也奠定了多年宣传下来公众对大熊猫的基本印象。事实上,由于多年全方位保护,大熊猫现在的保护状况,是圈养家族人丁兴旺,野外种群比较健康。对于这样的物种,特别是对野外种群,再呼吁人工圈养,就像把外面闯荡多年的孩子捉回家喂奶,那不是爱,是控制欲了。毕竟,对野生物种,包括有限度的自然灾害和天敌威胁在内,都是大自然的训练场。

当然,由于大熊猫野外生存能力总体偏弱,在相应保护区域建立监测体系,乃至人力救助介入,降低死亡率,也都是允许的。全部圈养,就没必要了。

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门科学,个人的情感不能超越科学之上。网上的喧哗之声,听听也就罢了。 宋金波

编辑:唐仁凤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