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三年发展最快的文化行业,当属自媒体了,发展最快的文化类公司当数今日头条。用自媒体做公益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专业社工入驻到头条,参与心理辅导、社区服务、精神卫生、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公益性质的活动,却是寥寥无几。写专业社会工作的文章,宣传正能量,普及全民社工的意识,得不到好的流量分配,原因就是社工的知识枯燥乏味,社工精神有点反人性,让一部分自己吃不饱的人、佛系的人,以助人为职业去帮助一些比他们更惨的人,这样的社工较低职业尊严,自然对过度娱乐的90后00后缺乏职业吸引力。80%的社工,在工作一年半左右选择了改行,如此下去,恐怕社工会后继无人。所以,社工再冷,我也会据理力争,提供社工人员的待遇,为社工人才的继续教育开辟绿色通道。国家和社会其实不缺钱,只是需要官员和社会企业转变观念,目光更长远一些,更理想化一些,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更少一些。让一批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的社工机构负责人,为了生存违心地参与到市场化运作中,将不利于这个职业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弱势群体的权益有效保障。
为了宣传社工的价值和理念,我不做标题党,不为粉丝,不求流量,只求把知识传递出去,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将来做出教材和电子书,分配给想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们。这个过程中,我会介绍欧美、台湾、香港的经验,为社工的本土化过程献言献策。每个关注我的朋友,都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学习到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精神病学、弱势群体的司法维权等领域的知识。
社会工作专业的宗旨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其目标旨在协助贫穷人群、弱势群体及社会中因各种原因而陷于困难处境中的人们。为了实现这个专业宗旨和目标,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基本的 专业知识和技术,以专业能力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社会工作的方法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工作宗旨的一套系统化的专业活动, 包含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社工的三大方法。即个 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以个别化 的方式为遭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 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个案工作方法起源于欧美慈善组 织会社聘用的“友好访问员”制度,这些“友好访问员”走访贫 困家庭,查证他们有无受助的必要,并通过道德说教及其他方式 给予协助。后来,社会个案工作逐渐转向重视对服务对象心理方面的千预和社会环境方面的介入。个案工作是适应个人及家庭的 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其功能集中地表现在对个人和 家庭的层面上。个案工作,其实就有点类似心理咨询,只是这个咨询往往是针对弱势群体,并且是免费的。
小组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仓邑 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起源于19世纪中期;欧美普遍建立的社团及娱乐组织。当时工业化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于是社会上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组织社团加以 应对,其中较早和较典型的是青年会。1844年6月6曰,英国商 人乔治,威廉在伦敦首创基督教青年会,希望通过坚定信仰和推 动社会服务活动来改善青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环境。他们 以小组方式为主,培养小组成员的民主生活态度及对社区的负责 精神,成为小组工作的开端。与个案工作不同,小组工作以小组 中的成员和小组本身为对象。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方法,它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本着其哲理信念与专业技艺,与他所服务的社区民众一起群策群力,推动与民众福扯有关的社会行动及社区方案的方法。社区工作起源于社区睦邻运动时期,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兴起的社区发展运动中得到强化。最初的社区工作以城市社区为对象,后来才扩展到农村(或落后)社区。
如何成为一名社工,需要3年以上的专业学习,主要功课有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精神卫生、哲学、心理治疗等等。目前社工的平均工资在3500-5000左右,集中在大中城市,未来三五年内薪资有望翻倍。社工是一个看似没有什么内容,就是张雪峰老师说的学了和没学一样的专业,实际上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社工比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人更难,因为商人是顺着人性,利用人性为自己谋利,顺便给别人谋幸福的,而社工是反人性,尊重人性哪怕是杀人犯也要为他创造融合社会的机会,除了一份工资基本是付出多回报少,不是间接是直接为弱势群体谋福利的。所以说社会需求大,国家也想大力去推广,但是因为涉及到多方利益,在很多地区很难快速发展。因为他们担心弱势的人被重视起来以后,都不工作了,都来求保障了,会造成难收拾的局面。这都是很狭隘的想法。所以说,行政官员先要学习社工知识,才能真正放开思想来做这个爱的事业。
作者:周云骞,心理社工师,心理咨询师
考拉读书会发起人,我将余生献给中国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疗事业。
编辑:涂传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