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为了让辖区老人住得安心、过得开心,石景山区探索与专业养老机构联合建设养老服务驿站,将养老驿站开进了医院;养老护理员升级为“生活管家”,让老人一百个放心;利用疏解腾退土地建设养老活动场所,为老人提供专业、贴心的服务。
开在医院里的养老驿站
让老人很踏实
每半小时巡房一次,每个整点要给老人喂一次水,每两个小时要为失能老人翻一次身。6月3日早晨6点,在石景山区古城街道诚和敬八千平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内,6位工作人员正按部就班地为入住的12名老人进行照料服务。
八千平社区养老驿站去年9月开在首钢泰康医院里,由古城街道办事处出资租赁北京首钢特钢公司的房屋,委托诚和敬养老集团负责运营,依托泰康医院的医疗资源为入住老人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实现了“医养结合”。运营八个月以来,养老驿站已服务老人上千人次。
“以前一个人在家生病了都没人知道。现在只要感觉不舒服,医院的医生就会来到床前为我诊治。”80岁的马文珍老人身患半身不遂,是第一批入住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半失能老人。早晨起床时她感到双手有些麻木,驿站站长陈丽马上联系泰康医院的医生;不到五分钟,医生就来到驿站为马女士问诊。经过仔细检查,马女士的身体并无大碍,医生提出了让她多增加手指活动的建议。
在这里,医院的医生每天下午3点钟都会准时来巡房问诊。曾经有10年护理经验的陈丽,有针对性地为入住的每一位老人制订了护理计划。她说:“高龄老人身体反应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就在两周前的一次查房时,90岁的蔺友良老人感觉自己低血糖,想吃东西。经验丰富的陈丽第一时间给老人测血糖,监测生命体征,联系泰康医院的医生诊治,让老人避免了心脏病复发的生命危险。
“在这儿取药也方便啊,拿上医保卡,下楼就是药房。”85岁的徐东利老人去年12月住进养老驿站。他坦言,住这儿不孤单,饮食起居有规律,重要的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高。“我哪儿也不去了,这儿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徐老笑着说。
“集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实现养老驿站品牌化、连锁化经营的同时,实现对其科学化的管理。”诚和敬驿站养老服务公司党支部书记张帅一介绍,“诚和敬”自主研发了智慧养老平台、指挥中心系统,可以实现对全市旗下近百家养老驿站的实时监控,烟感火感等紧急情况的实时报警以及全部养老服务业务订单处理的实时监管。此外,诚和敬集团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小诚”智能机器人,此款机器人将应用于老人家庭,在为老人带来便利的同时,通过科学技术助力养老产业的发展。
养老护理员升级生活管家
老人一百个放心
6月4日中午11点,位于石景山区八角街道的八角北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里,已经坐满前来用餐的五十多位老街坊。驿站是由八角街道提供房屋和资金,委托石景山区孝和居养老服务中心负责运营的。站内现有床位12张,已经入住了11位老人。去年刚开业的时候,附近的老人拍手欢迎,这下中午有“饭辙”了。
“过去我的午饭就是啃方便面就茶水。自打有了社区养老驿站的老年餐桌,午饭可以吃到三个热菜、两份主食,顿顿都有养生粥。”家住八角北路特钢社区的杨淑珍老人今年79岁,从去年7月份八角北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开业后,她就来老年餐桌办卡就餐。老人说,自己吃了快一年的老年营养餐,已经胖了快10斤。
一会儿功夫,热腾腾的饭菜盛到老人们的餐盘里,大家的话匣子可就打开了。
王桂莲老人一提起驿站的服务,就赞不绝口。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一个人在北京生活的她,去年脑部又做了手术,多亏养老驿站的服务人员经常入户照料,送餐送暖。一来二去,双方就相互信任了。现在,老人会留一把自己家的钥匙给驿站的工作人员,方便他们入户。“他们就是我的家人。”王桂莲说。
一边是欢声笑语,一边是默默忙碌。驿站的养老护理员胡桂芬将两份饭菜装进保温袋里,就匆匆出门为社区的两位高龄居家老人上门送餐。当胡桂芬为91岁的裴锡光老人端上香气四溢的饭菜时,老人一边吃一边夸奖:“小胡这孩子思想觉悟高,对老人比亲人还亲。”
胡桂芬介绍,去年驿站刚开业的时候,裴锡光老人家的保姆恰好辞职。老人就与养老驿站签订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协议,由驿站的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等服务,每个月3000元。经过半年的服务,老人和家属对驿站的工作非常满意。就在上个月,老人和驿站又补充签订了一份上门服务协议,增加了夜间照料陪护和生活代购等项目,24小时随时享受驿站的入户服务。费用只在原有的基础上每月增加了1000元。
“还是请养老驿站的护理员更加合算。”裴锡光的女儿裴敏算了一笔账,之前家里雇保姆每月要花费5000元,还要负担住宿和三餐,且服务质量并不令人满意。现在,每个月只需要花4000元,老人却能享受到更专业的照料服务,非常划算。
“今年,我们的收入已经可以维持运营。”孝和居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宏坦言,八角北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从去年为社区老人解决就餐问题,到现在逐步为高龄老人提供“私人订制”的居家服务,随着服务水平的提升,精准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项目正在获得老人的认可和市场的回报。
街头违建变健康讲堂老人有了好去处
“退休以后我就很少出门。可是自从社区有了养老驿站,我几乎参加了这里的所有活动。”家住苹果园街道海特花园第二社区的周德敏老人今年69岁,对开在自己家门口的石景山乐龄海特花园第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举办的各类活动如数家珍。
其实,这所开在家门口的“老年乐园”,一年前还是一片临街的违章建筑。“近百米的马路上开了十几家私搭乱建的小门脸儿,杂乱无章,还扰民。”已经在苹果园街道海特花园第二社区工作5年的居委会主任李存霄指着过去拍摄的老照片说,有的发廊甚至占用便道搭毛巾和拖布,居民意见很大。
去年6月,苹果园街道对这片违建实施拆除后,拿出其中180平方米土地建起了海特花园第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委托石景山区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运营。驿站目前共有9张床位,开展老年餐桌、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服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不仅为社区老人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健康讲座、义诊、手工制作等活动,深受老街坊们的欢迎。
走进海特花园第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大厅里一台崭新的自动爬楼机格外引人注目。养老驿站的站长杨冰介绍,根据附近苹二区和苹三区等几个社区老旧楼房居多,没有电梯的实际情况,驿站在月初引进了这台自动爬楼机,方便老年人体验和使用。
此外,驿站还承担着附近社区24位高龄独居老人的巡视探访服务,每周都给老人打电话并上门提供服务。杨冰和她的同事还每周义务为手部残疾的王金梅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虽然驿站才建成不到一年,工作人员却和这里的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据了解,石景山区民政局去年利用拆违腾退的8个点位建起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同时先后投入2468万余元用于托老所、老年活动场站配套设施回购。还通过租赁方式整合房屋资源,无偿提供服务设施用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运营。在区财政建立驿站租金专项账户,用于各街道无偿提供设施的经费保障。为了扶持驿站长期做下去,石景山区在驿站建设运营初期都给予相应的扶持补贴,并为已运营驿站提供扶持资金,用于购买驿站内的呼叫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公益性服务。
截至目前,石景山区共有养老机构8家,已运营和在建的街道养老照料中心9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40家。下一步,石景山区还将根据现有养老设施分布情况、老年人口密度分布图,继续合理布局驿站点位,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
编辑:涂传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