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日起,持续三个月的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MusicRadio音乐之声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主办、映客直播共同发起的“2016 MusicRadio我要上学 映客直播 1200助学行动”项目其中“公益专属礼物”的赠送至10月25日已经完成。
募集:映客直播“晒账单” 爱心捐助明明白白
在整个“公益专属礼物”的赠送过程中,映客直播首创的在直播平台公开、大规模晒账的模式让人印象深刻。其所涉及的参与受众之广也是在直播平台单个公益项目中史无前例的。
目前,整个项目的三大捐助方式之一“公益专属礼物”的赠送已经截期,数据也呈现静态模式。截期后的数据显示,映客直播平台用户已送出了超过1.58亿个公益礼物,通过查看明细,受众可以看到更清晰的账单情况以及捐助数额。
这是公益捐助在直播平台的有效尝试,也是符合直播平台“看得见”气质的一种全新连接。主播“声音+画面”的存在让用户不容忽视,动态打赏让用户充满参与感,而随后产生的账单更是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以及自豪感。
业内人士评述,这一系列的连续“动作”在用户看到账单的时候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并产生对平台的信任,甚至会引发用户持续的关注。这对于培养用户的公益行为,改善公益行业的口碑,让更多人关注公益、参与公益,都将会是十分有意义的尝试。
使用:映客捐助“一次性到位” 专款专用切实落实
然而,用户的期待不仅是大规模的平台公开晒账,还希望项目资金能够切实到位,并真正用到公益事业中。
这反映的正是让众多公益组织和参与公益的企业“头疼”的问题。完成了款项的募集,不管因款项的使用时间过长、地域跨度过大、执行人员芜杂、传递环节过长还是其它原因,接下来的款项落实往往都并不容易,募资组织或企业因此也不容易向捐助者“交待”。这反映出来的,仍然是公众所关心的财务透明化问题。
据中国公益研究院日前发布的《透明宝典——中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指南》显示,2015年和2016年的慈善透明公众满意度均为56%左右。公众的感受不达“及格线”,体现出公益透明化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映客直播此次的公益项目,据其官方资料显示,将聚焦于青海、贵州等典型贫困乡县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资助。对每一个孩子的资助,映客直播将“一次性到位”。包括“公益专属礼物”在内的款项所得,将会在12月11日爱心晚会上,邀请映客爱心贡献较多的主播以及各方爱心人士,共同见证捐助仪式,受捐方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映客直播希望为孩子们带去更多帮助和关怀,减轻生活负担;同时还将号召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为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搭建“音乐之声儿童快乐家园”,让孩子们与父母进行更多的联系,弥补亲情缺失;提供安全、规范的课外活动场地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生态:互联网公益 担起“公益透明化”使命
虽然映客直播“打了一场漂亮仗”,但是公益行业的规范化仍然任重而道远。“公益透明化”作为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始终是公益行业的目标,也对相关组织和监管部门提出了挑战。
我国首部《慈善法》颁布并于9月1日施行以来,公益事业受到了来自各个层面的监管和监督,有了更多的规范与约束。长久来看,公益事业这个“鱼塘”将会变得更加“清澈透明”。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无论是大型机构还是草根组织,在财务管理和信息公开方面都存在不少障碍。
“具体来说,公益慈善组织棘手之处主要有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数据披露没有统一规范,会计凭证的合规性与真实性存在冲突、会计信息的大众易读性不高等等。”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秘书长廖焕标指出,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解决,公益组织将无法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公众口碑。
“公益组织的财务透明化之路还需借助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力量。”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胡芳博士认为,若公益组织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不仅能解决当务之急,更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度和公信力,从而更好地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由此可见,互联网公益的意义不在于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公开透明的款项的募集和使用,它的使命在于使整个公益行业更加透明化。
在这个意义上,有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开启了探索之路。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开始以小范围的形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场景;随手科技旗下的随手记则通过产品天然的财务属性和技术个性化定制,建立起公益组织与社会大众的连接……
此二者的逻辑是:互联网作为提高效率的工具,其账本共享、收支公开、互联互通等功能的实现,一定意义上能够推动公益透明化的动作和行为。
针对互联网工具对公益的影响,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表示肯定,“我们的工具越先进,技术越发达时,公益监督就会更有效率”。
而更为直观且高效的,无疑是把静态的账本变成动态的视频,“直播+公益”将会是未来互联网公益一个重要方向。
编辑:刘瑜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