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2017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出炉 现56年以来最暖冬季

 时间:2018-01-12 22:09:17来源:海东时报

青海大柴旦出现暴雪,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省人影办外场人员正在安装增雪播撒设备

1月10日,记者从省气象局举行的全省2017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我省年平均气温偏高,列历史第2位,年平均降水量偏多。2017年我省灾害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为此专家研讨整理出全省2017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据青海省气候中心主任杨昭明介绍,我省2017年年平均气温3.5摄氏度,较常年偏高1.2摄氏度,列1961年以来第2位。年内青南牧区偏高1.3摄氏度,东部农业区偏高1.1摄氏度,环青海湖地区偏高1.0摄氏度,柴达木盆地偏高0.9摄氏度。冬季气温偏高2.3摄氏度,秋季偏高1.2摄氏度,夏季偏高1.1摄氏度,春季接近正常、偏高0.2摄氏度,其中冬季偏高最明显。从月平均气温来看,我省3月、5月、6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其余月份均高于常年平均值,特别是2月气温偏高幅度最大,列1961年以来第2位。在全年气温偏高的状况下,也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低温时段,如2017年3月中旬、11月下旬。

根据2017年的气候概况,青海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时兴合介绍了2017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我省出现历史上最暖冬季

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全省平均气温零下6.7摄氏度,较常年偏高2.4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最暖冬季。全省各地平均气温在零下13.6摄氏度至零下0.2摄氏度之间,西宁市、祁连县野牛沟、兴海县、玛多县、玉树市、贵南县、都兰县气温较常年偏高0.5摄氏度至1.9摄氏度,省内其余地区普遍偏高2.0摄氏度至4.5摄氏度,全省87%的地区气温偏高幅度位列历史前3位,其中民和、门源、甘德等23站达到历史第1位。

究竟是何原因使得今冬成为56年来最暖冬天?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受西太平洋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西伯利亚高压偏弱等的影响,我省大部分时间维持晴好少云天气,温度持续偏高,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东部农业区春季透雨较早

2017年4月中旬及5月上旬,我省先后出现了两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降水量大。

据省气候中心资料分析,受西伯利亚大槽底部下滑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2017年4月中旬,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出现了小到中(雨)雪天气过程。日降水量在0.2至15.7毫米之间,其中大通、互助、西宁出现今年第一场透雨,是2017年入春以来的首场区域性透雨过程。过程期间,农业区平均气温下降明显,日平均气温下降6.1至9.1摄氏度,依据青海省地方标准《气象灾害标准》,民和、乐都、同仁、大通4站达寒潮标准,平安、门源、西宁等8站达强降温标准。

东部农业区各站陆续出现春季第一场透雨,农业区大部透雨出现时间较常年偏早30天左右,其中湟源偏早40天以上,对牧草返青、春耕生产较为有利。

柴达木春季日降雪量创新高

2017年3月13日及18日,柴达木盆地出现两次较强降雪天气过程,部分地区日降雪量达到大到暴雪量级,大柴旦、诺木洪13日24小时降雪量分别为15.5毫米、3.4毫米、乌兰地区18日24小时降雪量为10.1毫米,三地日降雪量均创历史极值,对道路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出现2001年以来最重夏旱

2017年6至7月,青南牧区东部及农业区降水偏少5成以上,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夏季旱情为2001年以来最重。东部农业区50%以上耕地出现中至重度干旱,造成粮食作物减产;牧区旱情影响牧草生长发育,部分地区牧草提前黄枯。

全省发生多起严重雷电灾害

2017年5月至6月,全省出现多起严重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财物损失。其中5月23日,同德县采挖虫草人员遭受雷击,造成1死2伤;6月10日,囊谦县1名采挖虫草人员遭雷击死亡;6月16日,囊谦县1名采挖虫草人员遭雷击身亡;6月19日,青海桥头铝电某车间整流所遭受雷击,整流机组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20余万元。

汛期降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017年5月至9月,青海东部及南部多地因降水引发多起暴雨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致使12人死亡,道路、水利设施、民房等受损,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据气象资料分析,2017年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294.0毫米,接近常年。从各地区来看,环青海湖地区平均降水量为387.7毫米,较常年偏多23.8%,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位;柴达木盆地平均降水量为117.1毫米,较常年偏多35.2%;青南牧区平均降水量为366.7毫米,接近常年;东部农业区平均降水量为264.5毫米,较常年偏少8.3%。

2017年汛期全省共发生42起暴雨洪涝灾害,农田林地、水利设施等不同程度受损;今夏气象干旱及多起冰雹灾害的发生对农作物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刚察、祁连多地日降水量突破1961年以来当月日降水量历史极值。

7月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

2017年7月初,我省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共17站出现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晴热天气,持续天数10余天,与历史同期相比,持续时间较长。其中贵德高温持续13天,与2000年并列历史第1位,省城西宁等8站持续时间11天以上,为1961年以来第2位,尖扎、湟源、德令哈等6站为1961年以来第3位。

夏末秋初阴雨天气影响秋收生产

2017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我省东部多阴雨天气过程,阴雨天气持续13天左右。受阴雨寡照天气影响,化隆、兴海、同仁等地小麦、青稞、燕麦、豌豆等农作物倒伏、发芽,影响收割等农事活动,致使作物减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入冬后我省北部持续多日无降水

入冬以来,我省北部地区持续多日无降水。截至2017年12月28日,柴达木盆地西部、海北、东部农业区持续无降水日数达到30天以上,其中诺木洪持续无降水日数多达110天,省城西宁无降水日数达65天,致使空气干燥,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持续偏高,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冰雹灾害造成2.3亿元经济损失

2017年6月至9月,我省东北部出现29起冰雹灾害,化隆、互助等地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损失。8月3日化隆灾情最重,冰雹造成农作物成灾约979公顷,各类经济损失约1.3亿元;9月20日互助冰雹造成约2.1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亿元。

编辑:费青松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