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李端树致欢迎词 摄影王广兆
肿瘤防治科普志愿者团队导师 摄影王广兆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市志协信息化与培训部张民部长为志愿者培训班学员发放“录取通知书” 摄影王广兆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6日电(王懿辉 陈静)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挂牌首批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着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获得感。
记者6日获悉,五年来,医院通过与街道、高校、展馆等开展志愿服务共建等形式,不仅逐步形成了由一支院内医务志愿者和八支社会志愿者共2800余人的服务力量,年服务时间突破3万小时,还摸索出在团队长负责制的基础上进行志愿者自我管理和志愿服务项目策划的管理机制。
在庆祝第32个“国际志愿日”之际,医院宣布成立一支上海肿瘤科普志愿者团队,并将开设一项针对志愿者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旨在提升志愿者服务规范化和专业化。
志愿者项目不断拓展 形成“五位一体”服务模式
医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告诉记者,过去医院开展志愿服务主要集中在导医、秩序维护等门诊区域,形式较为单一。医院社工部近些年谋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些更有专科特色的“含金量”项目,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志愿者服务精准对接,并将志愿者服务活动与医院文化建设相衔接,现已经形成 “医院-社区-高校-康复患者-社会组织”五位一体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不仅实现了志愿者对患者的服务,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志愿服务团队内部互助的新机制。
近些年医院着力关注志愿者服务在患者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工作,并在中国率先建立了“帮帮我”心理咨询热线,由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社会志愿者和医务志愿者一同通过接电话和病房探视的方式,解决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据统计,热线累计接听电话500个,有效处置个案70余例。同时,医院积极加强和复旦大学在文理医的深度融合。复旦大学生命关怀协会、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阳光书屋团队、爱心编织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大肠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和综合治疗科等病房,通过病房探访、送书进病区、DIY活动、手工编织等形式,给临终肿瘤患者带去欢声笑语。“在这里,志愿者已经成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要耦合剂,他们既是活动的策划者,更是医院病区温度和暖意的创造者”顾文英副书记说,在肿瘤医院,除了消毒水味,还有四季如春的暖意和爱意。
此外,2017年下半年医院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姚霏教授团队合作,设立了医院史料挖掘和口述史整理的志愿者项目。相关医院史料在姚霏教授所带领的研究生志愿者共同努力下,先后在《肿瘤医院报》和医院官方服务号刊登史料近10余篇,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据统计,2017年医院医务志愿者参加院内外志愿活动2356人次,累计服务时长14652小时。注册社会志愿者609人,共有8个社会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志愿者志愿服务达到4000余人次,总时长达16236小时,与2015年和2016年相比,服务人次年均增长200余次,服务时长年均增幅9%。通过医院的志愿服务,不仅实现了患者志愿者的同辈支持,还通过医院-学校共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促进了他们的教育成长。
志愿者亟需专业化 开设“通识+专题”培训课程
今年8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志愿服务条例》,已于12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特别强调对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和促进措施作了全面规定,并且明确提出对志愿者的培训。
在志愿者工作中,大家也发现肿瘤患者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煎熬,心理负荷也较大,这就给在肿瘤医院从事志愿者活动的志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宣传(社工)部副主任汤燕明表示,志愿者的服务在强调热情和奉献之余,更要有专业化的培训和成长体系管理。
在今日举行的“国际志愿者日”表彰大会上,医院社工部宣布启动一项“通识+专题”的肿瘤专科医院志愿者培训课程,并为8名学员代表颁发“录取通知书”。据项目设计者、医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介绍,此项面对肿瘤志愿者的培训课程初具规模化和体系化,第一期拟招募培训50名志愿者,课程历时1个月。
据悉,培训体系中的通识培训部分包括:基础医疗知识、沟通技巧、志愿者管理制度、志愿服务礼仪等,共计14小时。专题培训主要面向志愿者服务能力提升,包括基本沟通技巧、资深服务经验及技能总结与分享、患者心理与社会需求等,共计22小时。
获知有此志愿者培训课程之后,来自妍康沙龙探视组的志愿者、手牵手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纷纷表示:“这真是太好了,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完备的培训体系和能力提升计划,也能使他们很有收获,付出之余也能学到很多知识,这就非常好!”
发挥肿瘤专科特色 建立肿瘤科普精品讲师团
在当天举行的表彰会上,一支由医院宣传(社工)部牵头,由郑莹、顾雅佳、柳光宇、张剑、成文武五位教授作为“导师天团”的沪上首支肿瘤防治科普志愿者讲师团正式成立。
据了解,此支队伍刚获得上海市志愿者公益基金会2.5万元立项资助,旨在探索“医院牵头、导师指导、考核督导”的肿瘤科普志愿者团队建设新模式,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志愿者科普服务活动。
过往医院中的医务志愿者都是以“单兵作战”或“打游击”的方式从事肿瘤科普工作,而在这个讲师团成立之后,医院宣传部(社工部)将整合各类社会需求和资源,并借助自己的宣传平台和外宣资源,让那些医院内有志于从事肿瘤科普的青年专家加入其中,在导师组的培训指导下,获得“科普讲师资格证书”,进而在其它行业的志愿者服务基地、社区、学校等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并在活动之后进行听者反馈收集,最后交由导师组评审和督导,逐步形成持续改进且具有个人专属标签和特色的演讲团队。
据悉,首批报名活动将在近日启动,历时半个月,拟招募首批讲师50名,涵盖肿瘤预防、诊断、外科、内科及临终关怀5个领域。后续,将对首批讲师进行1个月的集训,并在2018年2月考核后正式“持证上岗”,开展科普志愿服务
编辑:孙叶盛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