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交会探秘:志愿服务升级之路

 时间:2017-12-05 12:43:05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们的项目从2013年启动以来,专注于为青年残疾人提供电子商务课程及对创业开办网店进行面授培训和网上培训。项目实施以来,共招募专项志愿者500余人,通过培训734名青年残疾人就业上岗,175人创办了自己的网店。”日前,陈宗玉带着“牡丹江市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培训志愿服务培训项目”,参加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活动终审。

他们的项目,曾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银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上,有188个这样的优秀项目参加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活动。

从过去的单纯做好志愿服务项目到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志愿服务更加注重长期专注于某一个群体做好一件事,从志愿服务对象角度出发。

“私人订制”助力残疾人精准扶贫

用两年时间,立志圆梦。这是内蒙古草原蓝哈达敬老助残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王玉清给自己和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的残疾人共同确定的一个“小目标”。

“元宝山区共有残疾人2.1万多,其中持证残疾人1100多。这些残疾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很多人自卑,想富不会富,想富不敢富,想富缺技术。”怎么办?热心的王玉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首先要让残疾人自尊、自强、自信、自立。

“协会‘列食谱’,残疾人来‘点菜’,农口专业技术志愿者‘下厨房’。”他解释,“我们要帮助残疾人找到感兴趣、适合自身情况的突破口,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创造条件帮他们实现就业、创业。”

实践中,他们的“点菜”服务通过“1训”“5帮”来落实。对残疾人进行培训,帮自强立志教育、帮参谋选择项目、帮技术培训指导、帮协调扶持助残资金,帮产品销售。

别说,这样的方式还真获得了不少残疾人点赞加入。2017年,协会“点菜式”办班20期,620余名残疾人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带动320名残疾人依靠科技脱贫。

不到两年时间,曾经戴着“穷帽子”的残疾青年不但掌握了实用技能,还把自己的“小事业”干的有声有色。说起来容易,背后,王玉清和他的志愿者协会帮着动了不少脑筋。

“432”教育就是法宝之一。“我们告诉残疾青年要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要感恩社会、感恩党、感恩家庭;志愿者们还帮助他们确立两年目标。”王玉清介绍,2017年,他们累计为1.1万名残疾人建立立志档案。他们还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草原蓝哈达微信号,建起手工制作、养羊、养鸡、大棚蔬菜、花卉五大QQ群,开展网上咨询活动。

在精准扶贫中,王玉清所在的志愿者协会配合区扶贫办“精准扶贫”,推行“党员 团员 志愿者 专业技术人员 爱心单位 贫困户”的“5 1”助残脱贫模式,形成合力,带动全区1100多名残疾人立志创业圆梦。

“装备升级”呈现特殊教育丰硕成果

1998年,在租来的几间破旧的平房创办特殊教育学校的时候,邱新会没想到一开始免费招收聋哑儿童都没人愿意相信。也没想到,有一天就是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生,会有人能创办学校教正常孩子学跳舞,有人能够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展现才艺。

“很多特殊教育学校针对聋哑儿童会选择教他们手语,我们从开始就是要做语言训练,让他们开口说话。”邱新会明白,只有让聋哑儿童告别无声的世界,他们才能不那么自卑。

骑着自行车到各个村庄去招生,告诉聋哑儿童家长“我们会免费教孩子们学说话”,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有两家愿意试试看。虽然一开始的路走的很艰难,但是看到孩子们第一次向亲人发出呼唤时大家内心难以掩饰的激动和喜悦时,邱新会觉得,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从2013年开始,邱新会联合残联、专业培训机构,组成“技能与梦想——残障青年就业行动”志愿者团队,开始为残障青年提供免费的舞蹈、美术、厨师、洗车、理发等职业技术培训。

爱跳舞的杨川就是在项目帮扶下成长起来的。2013年,眼看着走出校门的杨川为生计发愁,邱新会毅然把参加央视《为你而战》答题闯关节目获得的17.55万元奖金一分不剩地拿给了他,鼓励他创办自己的舞蹈培训班。

如今,短短几年时间,杨川已经创办了两个舞蹈培训班,有4所加盟学校,收了近200名正常孩子跟着他学习跳舞。站稳脚跟的他每年还会拿出两万元回馈项目。

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邱新会的“干儿子”走出国门,到法国等地演出,爱画画的聋儿王超琪成为了五星级酒店的美工,聋儿郭志鹏等人成为了厨师,田东阳等人成为了理发师……至今,已经有120多名残障青年从中受益,项目得到了河南省残联、漯河市残联的认可,并在聋校中进行推广。

“文化大餐”引领藏区孩子走出大山

“脚步无法抵达的地方,知识可以!”因为“爱”,一群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通过书籍,为西藏日喀则定结县的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向外面世界的桥梁。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的定结县道路交通不畅,物资难以运输,学生很难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书籍。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让他们看到更多优秀书籍,帮助他们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中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设计发起了“民大书香伴格桑——高原书屋”项目。

“项目充分利用湖北等地高校优秀人才资源、民族大学优势,将我国少数民族优秀大学生与西藏中小学生结成对子,鼓励引导内地高校学生、民族地区骨干人才,开展以书屋搭建、图书漂流、名著品读、笔友计划等志愿服务活动,关注国界线上、珠峰脚下高原地区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活动终审现场,任鹏飞向评委介绍起高原书屋的项目情况。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有一个明显的感受,随着项目的发展,问题也更多地凸显,需要不断去改进。如何让志愿服务效果更好地提升,正是他们不断探索的一方面。“目前已经建立5所高原书屋,我们会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应调整。”任鹏飞甚至在想,以后可以先做子活动,再搭建高原书屋。比如开展笔友计划,让藏族的孩子们和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书信交流,看他们想读什么书籍、想要知道外面世界的什么内容,志愿服务项目再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除了即将开展的新一批笔友计划,目前他们正在筹备一个“城市体验”的活动,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带他们到武汉走一走,看一看。

编辑:徐建华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