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心得:服务边疆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时间:2017-11-23 18:17:00来源:中国青年网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道理其实早早就懂得,但是一直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真正有事落到自己头上时,到底会在心里打退堂鼓。但是,就在库尔勒市支教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逐渐从心底生根发芽。

最初,我认为支教应该会以教学为主,处室工作为辅,所以处室工作不会很多。但是,当自己被分配到学校的党政办公室以后,忙碌成了常态,在办公室能有时间备一会儿课或者休息一会应该说是一种惊喜。而且有时候还会加班,或者周末去市教育局送文件等。刚开始,我对这种工作强度很厌烦,原因有二:一是支教团不同成员分工不均,有的忙有的闲;二是认为下班后的时间就应该属于自己。

后来,办公室里的人和事逐渐让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大杨老师是一个典型的西北大汉,为人豪爽、做事干脆,体格就像超人一样,说话声音也极其洪亮,宛若惊雷。他是一名高中部的化学教师,但是他同时也负责学校学生的各种保险,因此常有班主任和学生代表来办公室找他,此外他还要和校领导以及保险公司不断沟通协调。但他从来任劳任怨——正常食堂13:30开饭,去晚了就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并且吃剩饭剩菜了,可是即使没课,他依然坚持多工作一会儿,13:50左右才从办公室出发。有时候他来打饭的时候,我已经快吃完了。虽然食堂伙食一般,但是每次看他吃饭,都感觉津津有味,每一口都吃得格外香甜。或许是因为工作完成了而问心无愧吧!他也常语重心长地叮嘱我:“没事,小伙子。在办公室就要勤快一点嘛,不会的都可以慢慢学。你多做一点,大家都会看在心里的……”

小刘老师本科毕业参加工作不满三年,但是表现也很突出。他是内初部1的一名物理老师,工作起来也极具忘我精神。比如,有一次已是晚上九点半,我还能接到他从党政办打来的电话,向我核实白天统计学生信息的相关情况。它具有典型的理科男的特点,说话不多,但是见到你往往报以憨厚的一笑。记得前几天办公室聚餐,我也发表了一下新人感言,然后在和各位“前辈”一一碰杯时,他笑着对我说:“加油啊!”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渐渐地,我也不再计较个人得失,开始像大杨老师一样,完成任务再去食堂美美地吃上一顿;我也开始像小刘老师一样,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后来再读到习总书记自述年轻时在陕西做知青的文章,尤其是读到“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几年中,我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四大关”“现在有的作家在作品中把知青写得很惨,我的感觉并不完全是这样。我只是开始时感到惨,但是当我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特别是和群众融为一体时,就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等文字时,心中有了强烈的共鸣。

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曾经提出人生中最苦的事在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而尽了责任,便觉“如释重负”,体会到人生中的最乐。“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刘通)

编辑:何凌芝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