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州"人文社区":每10人有1名志愿者 小区7成邻居互留钥匙

 时间:2017-11-08 22:04:56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11月8日电(蓝单)说到“人文社区”这个概念,71岁的欧阳祖隆并不能一字不漏说出它的定义。但谈到自己的小区,他用了一个实例来说明邻里间的暖关系:“我所在楼栋有48户人家,邻居之间相互留钥匙给对方的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

吉州区鹭洲观澜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欧阳祖隆所经历的事情,在某些现代社区只有“点头之交”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他所向往的社区是能让邻里间充满爱的社区。这里的一股股暖流激活了社区,共同让人文社区具象化,切实,可感。

近年来,吉安市吉州区以“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为主题,从小处着手,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把一件件百姓的小事做成实事、好事,有效提升了这里46个城乡社区的宜居指数、幸福指数和人文指数。

邻里之暖:邻居深夜合力围小偷

社区之事,细微琐碎,看似“鸡毛蒜皮”,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社区治理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公式,需要根据百姓需求常常摸索、时时调整,才能避免“一地鸡毛”。

对于在意邻里关系的人来说,吉州的人文社区是有人情味的社区。

“前年有一天深夜,小区来了小偷,正好被起来上厕所的女主人发现了,她马上电话给楼上邻居,邻居发动了七八个业主一起围捕。”欧阳祖隆介绍,鹭洲观澜小区现在有专门的业主微信群,方便邻居之间互留联系方式,有需要帮忙一个电话就够了。

火头门社区举办“情浓端午”楼栋文化活动日。(资料图)

“现在有些小区常关起门来,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那么,你家有困难的时候找谁帮,我家有喜的时候找谁分享呢。”古南镇街道火头门社区党委书记赵秋香介绍:“我们搭建平台,打造邻里文化。在节假日的时候把居民召集起来,举办集体活动,增进感情。”

据介绍,吉州区近年来充分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百姓文化广场,开展社区文体活动等。比如连续几年举办艺术节,各社区组织文艺团队积极参与,每一届直接参与的干部群众达数万人。一系列社区活动,让邻里间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从陌生人变成熟悉人,甚至知心人。

团队之暖:“帮忙团”打破隔阂之“墙”

对于在意社区氛围的人来说,吉州的人文社区是相互帮助的社区。

共处一个现代社区的单纯地缘关系只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而非拉近心理距离。吉州区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注重人本需求,积极搭建社区互帮互助平台,力图破解现代社区居民相望却互不相识的尴尬,打破隔阂之“墙”。

“文山街道思源社区所在位置是吉州区的城乡结合部,居民构成比较复杂,有商住户有拆迁户,有本地人有外地人,起初居民互相不认识,大家有隔阂。”文山街道思源社区主任冯丽莉说:“社区就帮忙搭建了宜家帮忙团、天马艺术团等社会组织平台,通过开展各式活动和志愿服务来让居民融入在一起。”

“我曾帮过一个老人换灯泡,非要我留下来吃饭,我没答应。这都是小事,大家利用特长互帮互助,增进关系嘛!”赵自学是宜家帮忙团的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一名退休电工,起初为了找到组织,她自费买了个小喇叭,在不扰民的情况下邀请社区居民一起跳广场舞,边锻炼边交流。现在,赵自学所在的宜家帮忙团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200多人。

吉州区倡导居民互助,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引导和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在多个社区开展“七彩义工”服务,聘请社工为空巢、特困老人开展以送家政、送餐饮、送保健为主要内容的“结对三送”活动。目前,吉州全区已建成11个居家养老中心、33个日间照料中心,为6000多名老人提供了日间照料服务。

微心愿墙。(新华网 蓝单 摄)

心愿之暖:“爱心墙”点亮“弱有所扶”

对于遭遇困境的人来说,吉州的“人文社区”是有求能应的社区。

走进习溪桥街道正丙角社区,一面彩色的“爱心树”颇引人瞩目。上面贴满了各色的便笺纸,“我想要一本英汉词典”、“我想拥有一个护眼灯”、“我想要一件羽绒服”,纸上是许多贫困家庭的小小心愿,以孩子居多。

据介绍,这是社区针对辖区困难家庭所做的一个温馨服务举措,叫“点亮微心愿,架起连心桥”,许下“微心愿”家庭的困难情况由社区工作人员核实。这些“微心愿”通常控制在300块以内金额,定期贴在心愿墙上,等待来社区办事的爱心人士领走。此外,这项活动还和“在职党员进社区”联动,发布在活动微信群中,让更多党员在帮助困难群众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2015年,吉州区在全区倡议开展“点亮微心愿,汇聚大爱心”活动,截至2017年9月20日,16000多个微心愿得以实现,直接惠及上万个困难家庭。

医疗志愿者免费为社区残疾人送医上门。(资料图)

人文之暖:志愿者占全区人口11.4%

对于遭遇麻烦的人来说,吉州的“人文社区”是为民服务的社区。

在吉州区,有支庞大的“帮忙团”。这个总人口35万人的区里,截至2017年9月,注册志愿者达41337人,占比达11.4%。这意味着,每10人中就有超过1人是志愿者,在助人解决困难。

“我们2012年创建了一个特色品牌,是关爱未成年的心理工作室。”火头门社区主任赵秋香介绍,火头门社区辖区内有吉安三中、古南一小等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社区和井冈山大学达成共识,由他们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老师们和一些有资质的社会人,共同组成志愿者们队伍免费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吕强作为社区内的“家庭心语工作室”创始人,对于心理咨询方面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大家对于心理咨询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许多学生都来咨询社交及早恋相关问题。有个现实的社会问题是,有些孩子产生抑郁情绪后,家长不能接受,也不敢带到医院,怕被扣帽子。之前就有其他县市区父母辗转找到我们寻求帮助的例子。”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为更好的解决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火头门社区的家庭心语工作室现已由服务青少年拓展到服务全体居民。

为鼓励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出来的基层公益服务,吉州区构建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志愿者为骨干的“三社联动”机制。目前,全区共培育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维权类等社区社会组织400余个,广大社会组织有效承接了政府职能转移,有效提升了为民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常态化水平。

编辑:陈兵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