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书记知青岁月感悟:扎根西部 无悔韶华

 时间:2017-10-24 18:14:10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2017年8月,中共中央党校编辑出版发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该书在志愿服务祖国西部基层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中掀起了学习热潮。他们结合自己在西部基层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和生活,表达了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他们表示,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将鼓舞着他们扎根西部,在西部的服务工作中磨砺成长,用坚守和担当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岁月。即日起,中国青年网西部计划频道将集中刊发志愿者的学习心得和感悟,用一段段最美的青春奋斗故事,为庆祝伟大祖国母亲的第68个生日献礼。

学习总书记知青岁月感悟⑩

七年梁河志在先,无悔追求信念坚。

心系中华富民梦,立足基层为民忧。

玉汝于成知青路,扎根西部熔历练。

青春韶华终有时,把握时光唯实践。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最近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和体会。这本书通过采访口述实录的写作形式,真实的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路,同时对于处在青春迷茫期的我们更是获益匪浅。

黄土地里的理想追求

韶华易逝,记忆难泯。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经历, 黄土地里的青春岁月,铸就了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从窑洞里的“跳蚤关”、粗糙难以下咽的“饮食关”再到“黑帮子弟”禁止入党的“思想关”、劳动强度极大的“劳动观”。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是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活磨砺中,不断调整自己,扎根于农村,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坚定了不怕苦、肯吃苦的奋斗信念,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习近平常说他是黄土地的儿子,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七年知青岁月,他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只要见到老百姓有困难,他定会伸手相助,真切了解基层群众之疾苦,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头。荆棘更需坚韧,艰难方显其伟大。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早已深深扎根于西部这片他所热爱的黄土地中,早已将一腔热血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支援西部的中坚力量,我们虽没有知青时代的生活历练,但是我们更应在适应时代的思潮中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学会寻找生活的“苦”,要勇于吃苦,乐于吃苦,在奋斗中创造自己的青春年华。

书籍相伴下的知青岁月

习总书记酷爱读书。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在那段知青岁月中,“白天劳动,晚上看书”已成为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岁月》一书中写道,习近平初到梁家河村时行李箱里满满都是书,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他跑了三十几里路才借到手。而且习近平的读书范围较广泛,涉及到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当别人在休息的时候,总能看见习近平读书的身影。读书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近平读书有“书瘾”,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依旧能“独善其身”,打下良好的知识储备。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学习无止境,广大青年正处在知识进步的信息时代,要养成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不断学习知识充实自己,克服浮躁之气,既要做到深入研究知识的“专”,又要推陈出新,做到独一无二的“钻”,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青春不长,请珍惜

青春的脚步,驻足留念。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想到了扎根于西部的我们,一年的支教时光,代表了广大青年志愿者青春时代奋斗的光影,这份经历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磨砺与考验,更是成长与收获。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你是服务基层,还是身处教学一线,我们青年一代都要跟随习总书记的知青脚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怕吃苦,在实践锻炼中磨砺自我,提升自我。学会沉淀自己,戒骄戒躁,多读书,读好书,增强知识储备,丰富理论知识。以教书育人为工作之己任,以勤奋务实为生活之态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为学生树立理想、开拓前进方向,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为西部,为基层群众奉献出自己的点滴力量。一年期,青春不长,不仅要珍惜这短暂的支教时光,更要奋斗向前,砥砺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初当“小老师”的我们,要牢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责任,坚守初心,坚定理想。虽然前方满是荆棘与挑战,但更是一种前行的力量,一种信仰的力量。一年经历弥足珍贵,我们更要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做奋斗的前行者,祖国未来的开拓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志愿精神在校园绽放。扎根西部,无悔韶华!

编辑:孙叶盛 审编:GCH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