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框架下,做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决策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和各部委先后出台了系列推动各领域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法律制度,社会工作人才在党和国家人才体系中成为六类重要人才之一,并逐渐介入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将相关法律法规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展现出社会工作人才在国家现代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角色。也期待社会工作行业抓住发展机遇,做好行业自律,提升专业服务,彰显专业魅力。
一党和国家的总体设计
2006年,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并确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教育制度、评价制度、使用制度、激励制度四项制度。
原文回顾搜索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八部分“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中明确规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将社工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六大专业人才之一。
原文回顾搜索
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 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 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 万人。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加快制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2011年中央组织部、政法委等18部委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评价、使用、激励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是中央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是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
2012年中央组织部等十九部门发布《国家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规定了发展社会工作人才的总体目标。
原文回顾
到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 50 万人,到2020 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 145 万人。
2015年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 50 万人
2020年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 145 万人
二社工在国家重要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空间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
2007年,共青团中央等5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试点工作,指出开展试点工作是促进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引导青年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社会工作者职业的推广,将为社会工作者职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供实践经验。
原文回顾
开展试点工作是提升基层社会工作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从传统的行政模式向现代专业模式过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情和各地具体情况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工作,这就要求有掌握现代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充实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线。开展试点工作是促进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引导青年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有效手段。开展试点工作有助于社会工作者职业的推广,将为社会工作者职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供实践经验,有利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基层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为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将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
医务社会工作
2009年和2012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将社工引入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中。
原文回顾
改进群众就医服务,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普遍开展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志愿者和医院社会工作者服务,优化医疗机构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
社区社会工作
2010年和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 2011—2015 年) 的通知》,为社区社会工作搭建了制度与政策框架。
原文回顾
壮大社区服务队伍。扩大来源渠道,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新增社区服务从业人员200万人,每个社区至少拥有一名大学生或一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80%以上的社区党员和30%以上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基本形成一支专业素质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社区居民满意的社区服务队伍。
帮助贫困地区
2011年和2012年中央组织部等10部门发布《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和《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将“三区”即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提上日程。
原文回顾搜索
每年选派社会工作者1000名,培养500名。各专项承担的选派(培养)任务,根据计划实施情况适时调整。指出 “从 2012 年至 2020 年,每年引导 1000 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 ‘三区’工作或提供服务; 每年支持 ‘三区’培养 500 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积极推动 ‘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老年社会工作
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 2011—2015年) 的通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老年社会工作政策搭建了框架。
社会救助
2014年国务院发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社会工作写入国家法规,使社会工作在介入社会救助领域,服务社会救助对象方面获得了合法空间,为社会工作向其他有需要对象的延伸开辟了立法起点,提供了立法示范。
原文回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反家暴
2015年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咨询、家庭暴力预防知识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反家庭暴力服务。
原文回顾
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扶贫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先后提出了“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制定出台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专项政策”的要求。2017年,民政部、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发布《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要坚持党政引领、协同推进,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安排中,同其他扶贫工作一同部署、协同推进。明确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服务内容、扶持壮大贫困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支持实施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重点项目。
禁毒社会工作
2017年国家禁毒办等12部委发布《关于加强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培养壮大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明确了禁毒社会工作者建设的具体指导意见。
原文回顾
实施禁毒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工程,在2019年前完成对现有禁毒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全员轮训,使其基本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方法和技能。
规范禁毒社会工作者职业评价。支持禁毒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将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员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指导用人单位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研究制定禁毒社会工作者考核评估标准,逐步形成职业水平评价和岗位考核评价相结合的禁毒社会工作者职业评价机制。
优化禁毒社会工作者配备使用。各地要结合实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事机构等配备使用禁毒社会工作者。各地要积极培育、扶持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禁毒社会工作者就业提供载体,指导其他禁毒社会组织根据需要配备和使用禁毒社会工作者,鼓励用人单位在招用禁毒社会工作者时优先录(招)用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行政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康复场所、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机构和自愿戒毒医疗机构等可根据需要引入禁毒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服务。禁毒工作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可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配备使用禁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编辑:涂传博 审编:GCH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