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时间:2017-10-18 21:48:37来源:中国天气网

世界气象日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Weather, climate and the air we breathe)。

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各种气象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各种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几乎都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努力开展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尤为重要。

Each year, on 23 March,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its 188 Members and the worldwide meteorological community celebrate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around a chosen theme. This Day commemorates the entry into force, on that date in 1950, of the WMO Convention creating the Organization. Subsequently, in 1951, WMO was designated a specialized agency of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This year, the theme is “Weather, climate and the air we breathe”.

2009年世界气象日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WMO秘书长Michel Jarraud关于2009年世界气象日的致辞

每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气象界一起庆祝世界气象日,纪念WMO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生效,确切而言,是在本组织会员的第30份批准书或加入书交存之后的第30天起生效。从那天起,WMO承担了前国际气象组织(IMO)的职责。IMO由第一次国际气象大会(1873年9月,维也纳)建立,旨在促进国际气象合作,包括开展协调观测和气象仪器的标准化。

在重组一年后的1951年WMO成为联合国系统的一个专门机构。目前,WMO拥有188个国家和地区会员,其职责也扩大到水和环境问题。

鉴于WMO每年围绕一个相关的主题庆祝世界气象日已成为WMO的传统,WMO执行理事会决定2009年的主题为“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正当国际社会力争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际,该主题尤显时宜,尤其是在人类健康、粮食、水安全和减轻贫困以及在提高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效果方面,其中90%的自然灾害与天气、气候和水害直接相关,因而这些理所当然属WMO的职责。此外,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天气、气候、我们呼吸的空气的成分及其对人类健康影响之间的重要关系。

许多世纪以来,为了与气候和环境条件保持和谐,人类设法通过调整居所、粮食生产、能源供应和生活方式充分合理地适应天气和气候的影响。然而,过去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能源使用增加和工业发展增加了各种气体和颗粒物排放,它们能够并确实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因此,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已使哮喘、心脏病、肺癌和许多其他的患病情况不断加剧和恶化,甚至直接引发这些疾病。此外,由于植物、农作物和生态系统深受空气污染之害,因而对全球经济、粮食、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有趣的是,被众人视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大约公元前460年–377年)反对迷信,主张科学观测,对疾病进行分类并建立了至今依然有效的各套道德和专业标准。尤其是,他在公元前5世纪撰写的著作《论空气、水和地理位置》考虑了气候、供水和地理区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对欧亚地区人类生存的地球物理环境作了比较。在希波克拉底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只存在四种要素:土、空气、火和水,其对应的特征是寒冷、干燥、热和潮湿。如果这些要素在人体内和谐并存,并且人们所处环境适宜则会带来健康。若平衡不再,健康将焉附。当今,众所周知空气中的微量气体和颗粒物对气候、天气和空气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目前,气象学家、气候学家和大气化学家共同努力,向医务工作者和环境科学家提供有关大气中各种气体及颗粒物的分布、浓度和输送过程的预测和分析结果,由此为减轻对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质量的影响做出贡献。

早在20世纪50年代,WMO就率先协调大气成分的观测和分析。目前,通过利用地面实地观测站、遥感站、气球探空仪、飞机和卫星组成的全球网络,可定时采集有关温室气体、气溶胶和臭氧信息以及传统的气象和水文参数。这些有助于人们认识不断变化的大气化学成分,并为我们当今认知天气和气候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大气成分与天气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奠定了科学基础。

WMO的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活动范例可追溯到在国际极地和地球物理年的背景下发起的各项科学研究,它们需要通过WMO会员的国家气象和水文部门(NMHS)的工作,并通过与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对此,WMO积极参与各种国际努力,旨在从空气污染物的角度评估不断变化的大气。上述污染物包括工业、城市和机动车燃烧化石燃料而直接产生的空气污染物,诸如:地面臭氧、烟雾、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WMO是制定有关大气成分的三个重要国际公约的创始组织,即:《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关于跨国界长距离空气污染公约》(1979年)、《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1985年)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今天,WMO继续支持上述至关重要的国际机制,以便采取全球行动。

伴随工业革命带来的许多空气污染物也是造成我们当前感受到的其它气候变化的原因,单凭天文和地球物理的影响,我们已经预计到,这些变化超出了自然变率的范围。WMO联合发起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四次评估报告》,并于2007年荣获了享有盛誉的诺贝尔和平奖。该报告的结论是,气候变化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很可能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所致。IPCC进一步预计,由于气候变化,洪水、干旱、其它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将会增加,特别是热浪,它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加剧污染事件并滋长野火。

风、雨、雪、阳光和温度会对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和驻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城市产生的热会聚集污染物,而雨和雪则会通过洗涮将污染物从大气转移到陆地和海洋。科学家能够利用气象模式评估和预测空气污染的分布。因此,及时、准确和针对性强的空气质量预测有助于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而且也是对以传统为主的天气预报的补充。

虽然在过去的30年中,区域空气质量预报有了长足的改进,但及时向地方各界提供此类预报往往仍是一项挑战。不过,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NMHS加入了发布空气质量预报的行列,其中许多NMHS还提供各类空气质量指数和咨询,比如采用了彩色标识方案。鉴于各区域发布咨询的方式各异,因此WMO促进培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此类产品的效果及其社会效益。

此前从未体会到这类预报产品如此必要。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平均有200万未成年人死于空气污染。即使臭氧、颗粒物及相关污染物的浓度相对较低,也会对呼吸和心脏健康状况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因此,空气质量预报为早期预警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并有助于减轻与大气污染物有关的危害。

随着大都市的发展和扩大,城市污染对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口产生影响。全球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大城市,其中许多大城市缺乏任何形式的空气质量监测,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因此,筹集资金、制定相应政策,以监测并解决这些国家的空气污染问题是一项日益严峻的挑战。目前,WMO的“全球大气监测网”和“世界天气研究计划”正在积极拓展WMO会员的NMHS提供的一系列空气质量服务。为提高空气污染预报和防御相关影响的能力,某些国家已启动了一些项目。

除了协调空气质量预报,WMO还在促进空气污染研究。悬浮颗粒物(或气溶胶)对于确定地表、云和大气的热量吸收或反射,以及这些云和降水的形成均是至关重要的因子。虽然降雨在几天内可洗刷掉低层大气中的气溶胶,但有些颗粒物可在较为干燥的气团和高层大气中驻留较长时期,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气溶胶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将成为新一代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

沙尘含量对空气质量也至关重要。沙尘可降低能见度,危害作物,影响局地气候。WMO沙尘暴警报、评估和咨询系统的一项重要宗旨是应对沙尘暴带来的具体挑战,该系统有助于相关具体预报的制作,以及研究和评估沙尘暴的影响。有些WMO会员和伙伴组织目前正在致力于针对这类有害天气现象的研究和业务预报,而这些危害尤其影响非洲北部、亚洲和北美地区。

此外,WMO会员的NMHS以及WMO的一些伙伴组织在监测和应对环境突发事件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在这些突发事件中(如:工业化学物的泄漏、火山爆发、空气传播的疾病或核电站事故)可释放出有害物质,在此期间,气象工作者能够预报有害物质泄漏后的扩散和传播。对此,通过与WHO、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民航组织以及其它伙伴的密切合作,WMO的各项应急响应活动计划有助于利用WMO的区域专业气象中心网络对空气传播的污染物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各项有关空气质量的计划,WMO及其会员的NMHS通过向决策者和公众提供最具针对性和最权威的信息而提高他们对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之间紧密关系的意识。这是一项协同工作,它需要许多团体和行业的通力合作。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WCC-3)将于今年8月31日至9月4日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将体现这一合作的重要意义。

在这项重要工作中,NMHS将继续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提供主要动力。我深信,2009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将进一步为WMO会员和伙伴最大程度参与其中而做出贡献。借此机会,我谨向它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编辑:费青松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