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全市低保标准增长18.46%;建成城乡社区(村) 居家养老服务站1509家,覆盖率91.5%;累计办理结婚登记22.7万对;累计为治丧群众免除8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1.8亿余元,这是一组有温度、有力度的民政数据。
3月21日,长沙市民政会议召开,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华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长江,副市长康镇麟,市政协副主席彭民安,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晓斌出席本次会议。长沙市民政局局长刘亮在会上作《全市民政工作报告》,回顾了长沙市五年来的民政工作成果及未来规划,一组带着温度的民生数据引发关注。
△长沙市民政局局长 刘亮
在这份写满"民生温度"的成绩单背后,是持续增长的财政保障。数据显示,市级民政公共预算五年投入28.65亿元,推动低保标准较2020年初增长18.46%,城乡精准补差救助水平分别增长19.97%、28.46%;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增长16.6%,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增长25%。并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政府保障范畴,散居和集中养育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幅均为18.46%。
聚焦“老有所养”,长沙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养老网络,目前全市91.5%的城乡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刘亮透露:“长沙率先全国为困难老年人家庭免费实施适老化改造,累计改造1.34万户。”
为保障“逝有所安”领域,长沙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累计为治丧群众免除8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1.8亿余元;
在“婚姻登记”方面,实现“全省通办”,累计办理结婚登记22.7万对,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均达到3A以上,打造一批“景区”“公园式”婚姻登记点,“甜蜜事业”更有仪式感。特别设立的社区发展基金已达1295支,带动社会组织投入款物超9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在儿童社会保障上,长沙市投入3.38亿元建成全国一流的市儿童福利院,入选全国“童心同护”项目第一批示范院。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民政建设让服务更贴心。全市100余项业务实现"网上办"、社会救助数据实现“部-省-市”三级联通、19项高频事项扫码即办。
会议最后部署了2025年五大提升行动,着力提升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水平、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水平、着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着力提升社会事务水平、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其中包括开展婚育"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建设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等民生工程。
编辑:甘再松 审编:陈莫楠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