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特色宣讲“声”入人心

 时间:2025-03-17 12:52:24来源:青海文明网-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15日一早,天空中飘着雪花,一支身着迷彩服、队列整齐、训练有素的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从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约改镇出发,他们要去曲麻莱县秋智乡布甫村宣讲。迎着凛冽的寒风,走在最前面的党员索南巴毛高举鲜红的党旗,神情中透着坚定。

微信截图_20250317065751

一边唠家常一边讲政策。

曲麻莱县人武部政委辛海介绍,曲麻莱县3.3万人分布在5.24万平方公里的高山牧场,县乡距离远、牧户居住分散。2017年,曲麻莱县人武部选拔21名精通民族语言、了解民族文化的民兵组建“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及时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偏远牧区。

为了让宣讲效果更好,这支民兵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还通过编写教材教案,制作形象生动的宣传单、宣传册,采编、创作、展演具有高原特色的文艺节目等方式,真正把“大道理”变成通俗易懂的“草原话”,把好政策、好声音带到了黄河源头。

很快,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抵达了布甫村,早早等候在这里的牧民群众已围坐成一圈。

“大家欢迎民兵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今天他们是来给咱们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解读征兵政策的,这里面可有不少惠民政策,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布甫村党支部书记尼玛扎西向众人介绍。

宣讲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正式开始,为了活跃现场气氛,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先是进行了精彩的歌舞表演。

表演结束后,宣讲员索南巴毛开始和大家聊起家常。

“姐姐,我记得去年来宣讲的时候,你说你家孩子大学快毕业了。”

“是啊,今年7月份就毕业了,现在我们一家人都挺犯愁的,不知道让他回来还是留在西宁。”

“让他回来呗,家乡的建设需要他们这些返乡大学生。而且中央一号文件里也说了,要加大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就业服务和劳务协作,培育推介特色劳务品牌。”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回来一样可以有好的发展。”

“是啊,国家现在非常重视农村牧区的发展。你看这几年,咱们明显可以感受到变化,过去的土路没了,硬化路修到了家门口,水也有了,电也通了,年底到了还有合作社的分红,在党的领导下,日子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奔头。”

索南巴毛的一席话赢得了阵阵掌声。布甫村牧民青梅边听边点头说:“以前觉得政策是‘天上的云’,现在知道它管的是‘地上的草’。”

当宣讲到乡村振兴战略时,大家的兴趣愈发浓厚,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村民索南巴德问道:“文件里说要发展乡村产业,咱们县上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吗?”

“咱们县上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农牧业。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在进行调研和规划,后续会有具体的项目落地,带动大家增收致富。”索南巴毛耐心地解答道。

听到这样的回答,大家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宣讲员们也进入了节奏,把中央一号文件中大家关心的政策用通俗易懂的“土话”向牧民群众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微信截图_20250317065759

把好政策送到基层。记者 程宦宁 摄

很快,一天的宣讲结束了,可大家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依旧讨论热烈,对未来充满期待。

返程的途中,辛海对大家说:“今天的宣讲很成功,我们在牧区,政策宣讲不能‘一刀切’。我们要用双语消除语言障碍,用牧业案例打通理解壁垒。”在曲麻莱这片“离天最近”的土地上,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如同高原上的灯塔,既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路,也点燃了牧民心中的家国情怀。

编辑:卜元 审编:陈莫楠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