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致敬奋斗者】坚守,在荒芜之中闪闪发光

 时间:2025-02-14 18:08:13来源:青海文明网-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10日,柴达木盆地最西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的戈壁滩中,狂风裹挟着细碎的沙砾,如冰刀般割过脸颊,室外温度在零下十多摄氏度徘徊。

在这片苍茫的戈壁滩上,茫崖公路段老茫崖工区孤悬其中,它距离茫崖市花土沟镇96公里,距茫崖镇100公里,四周荒无人烟,只有无尽的风沙与荒芜为伴。

老茫崖工区负责着315国道黄瓜梁至花土沟方向,以及部分冷湖至黄瓜梁方向316省道的养护工作,这些路段是青海、西藏、新疆之间重要的交通纽带,往来货运车辆众多,保障其安全畅通责任重大。

这般恶劣的环境下,老茫崖工区的6名养路工人,却如无畏的战士,早早奔赴315国道,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九五后的哈建民,2024年9月刚刚入职,此刻他正拖着大垃圾袋,沿着路边认真捡拾垃圾。

寒风吹得他鼻涕直流,双手冻得通红,他却毫不在意,嘴里嘟囔:“这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今天可得好好收拾。”

工区负责人丁永维,在现场来回奔波,统筹各项工作。他先来到哈建民身边,仔细查看垃圾清理情况,伸手拍了拍哈建民的肩膀,叮嘱道:“垃圾清理时得注意安全可不能马虎,国道上往来车辆多,一定要摆好警示牌。”他的眉毛和睫毛上凝结着一层薄冰碴,脸颊被冻得红扑扑的,可眼神中透着坚定与专注,让人安心。

趁着休息间隙,一位年轻的工友忍不住叹气说:“这都好久没回家了,真想家里的热炕头和爸妈做的饭菜。”哈建民也跟着附和:“是啊,我家孩子不知道最近长肉了没,每次视频都吵着让我回去。”丁永维听着,目光望向远方,轻声说:“咱们都想家,可这路也得有人守着,等忙完这阵,大家都申请轮休,回家好好聚聚。”

戈壁滩上的风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止,顶着寒风,丁永维又带领几位工友来到一座桥梁下,进行桥梁涵洞检查。他目光如炬,沿着桥体一寸一寸地查看,粗糙的手指轻轻抚摸着桥墩,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他一边检查,一边向身边的工友传授经验:“检查桥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这些连接处,还有桥墩表面是否有裂缝或者异常的痕迹,这些小细节可关乎着桥梁的安全,一点都不能疏忽。”

弥漫着陈旧气息的涵洞里,丁永维半蹲着身子,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坚毅,仿佛在与恶劣的环境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在漫长的工作过程中,大家一边干活,一边互相打趣、鼓劲。尽管工作琐碎又辛苦,单调得如同戈壁滩上日复一日的风沙,但没有一个人喊累、抱怨。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他们渺小如沙砾,却又伟大如高山。他们用粗糙的双手、坚韧的意志,与恶劣的环境顽强抗争,为过往的车辆铺就安全的路途。他们的坚守,就像戈壁中永不熄灭的篝火,温暖着每一位旅人的心灵,也照亮了这条连接三地的交通要道。寒风吹不散他们的信念,荒芜压不垮他们的担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将继续在这寒冬的戈壁公路上,书写属于他们坚守的故事。

编辑:卜元 审编:陈莫楠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