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苍鹭、赤麻鸭、斑嘴鸭、绿头鸭……1月16日10时许,走进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宁湖湿地,成群的水鸟来回在湟水河道里嬉戏觅食。
苍鹭2只、赤麻鸭6只、小鸊鷉10只……记者沿着宁湖湿地南侧的步道寻找,在短短30多分钟内看到了28只水鸟。越往前走,水鸟越多,在宽阔的湟水河道里,斑嘴鸭、绿头鸭、普通秋沙鸭等16种总计200多只水鸟在河道觅食,在周边的芦苇丛中嬉戏。
苍鹭、赤麻鸭、小鸊鷉不是迁徙水鸟吗,为何会在寒冷的西宁越冬?观鸟爱好者刘雨介绍,以斑嘴鸭为例,几年前,仅分布在西宁湟水段及支流北川河、南川河等水草相对较多的几个区域,到了秋季,斑嘴鸭会迁徙至较为温暖的地方,直到春季气温回暖后再次迁徙到西宁。西宁建设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以来,宁湖、北川、海湖三大湿地内有了小型湖泊、绿地,加上芦苇等水草的生长,水鸟栖息环境进一步改善,斑嘴鸭大量繁殖后,选择留在西宁越冬。
除了宁湖湿地,南川河也是冬季水鸟的聚集地。16日13时许,太阳斜照在河道里,总计180多只水鸟在这里觅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群全身橙黄色的赤麻鸭。
赤麻鸭也是2024年冬季出现在西宁的迁徙水鸟之一。西宁市民周建生说,相对于河道中的斑嘴鸭,赤麻鸭的警惕性高,当人群接近时,它们会主动保持距离。近半个月前,南川河河道里只有10只赤麻鸭,但到1月中旬,赤麻鸭的数量增加到16只。
1月16日,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服务中心发布消息称,该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开展的全国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工作联合调查组分别调查海湖湿地、北川湿地、宁湖湿地越冬水鸟种类、数量,共记录到越冬水鸟6目6科19种635只,其中,海湖湿地3目3科6种31只,北川湿地4目4科9种216只,宁湖湿地3目3科13种388只,分布最多的鸟类分别为普通秋沙鸭158只、绿头鸭142只、斑嘴鸭50只。
记者走访西宁湟水流域发现,随着湟水流域河道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水鸟的栖息环境明显好转,这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觅食、休憩场所,湟水、北川河、南川河正成为西宁人观察生物多样性的最佳区域,除斑嘴鸭、苍鹭、赤麻鸭、小鸊鷉外,将来会有更多水鸟选择留在西宁过冬。
编辑:卜元 审编:陈莫楠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