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元气”“增底气”“提士气” 宝山区深入推进“社工成长计划”

 时间:2024-09-12 09:44:23来源:上观题图

近年来,宝山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减负赋权增能结合、选才育才用才一体、激励约束关爱并举,深入推进“社工成长计划”,着力打造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基层队伍。

补充一线作战的“元气”

宝山区增加居民区社区工作者额度,创新采用“一考两用”工作机制,当年笔试成绩适用于集中招录和补充招录,提升岗位录用率。重点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政策宣讲、岗位推介,根据岗位需求精准发动毕业生报名,并做好“一对一”跟踪服务。在社区工作者招聘工作中,创新推出社会工作人才专项岗位,为基层招纳人才。

同时,加强社区工作者选优培育工作,建立区社区治理人才库,实行“一人一档”、跟踪培养。制定社区工作者跨街镇流转机制,指导各街镇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者开展有序流动和转岗,为居民区“两委”换届选举储备力量提供有力支撑。分类制定居民区社区工作者与其他类型社区工作者具体考核内容,划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考核等次,明确五类“不合格”评定标准,健全结果运用和退出淘汰机制。

淞南镇针对居民区书记和社工的岗位差异性,分别确定考核侧重。考核内容以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居民群众满意度为重点,不断扩大群众代表对社区工作、对社区工作者量化打分的范围。将所在班子整体的考核结果和社工个人的考核情况紧密联系,引导社工树立团队意识。将考核结果作为社工调整岗位等级、续聘解聘、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培训体系增强干事的“底气”

针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宝山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全覆盖”的“伴航赋能”培训体系。依托区社区治理学院、社区干部实训基地、社区治理会客厅等阵地,举办“小巷总理”成长营、骨干能力提升、集中轮训、社工证考前培训等班次,确保每人年度参训不少于40学时。推进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应考尽考”,全区持证率从2019年的23.09%提升至2024年的50%。

例如高境镇开展“境享社工赋能”专题考前培训班,根据社工的实际需求,精心设置了助理社工师考前培训和中级社工师考前培训两种班型。助理社工师培训班主要围绕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实务两门科目展开,旨在帮助学员掌握社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中级社工师培训班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内容,以提升学员的政策理解能力和法律素养。

宝山区做实首批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深入推进“善治星工场”计划,综合书记能力强、自治活力足、治理品牌多等多方优势,在全区精选12个居民区作为首批“星工场”基地,探索形成“训前遴选、训中评价、训后跟踪”的“项目化实训”新机制,围绕顽症治理类、改善服务类、自治公益类等领域,通过导师带教、实地调研、民主协商、组织实施,形成一批社区微治理项目,推动培训成果即时转化、落地开花。

同时,宝山还建立“政校”合作新模式,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签订共建合作协议,为12个街镇聘请“社会工作导师”。试点开展“全科社工·AI助手”应用,为基层工作者提供政策支持、案例分享和决策建议。

拓宽职业通道提振“士气”

为突出示范引领效果,宝山区举办“社工有话说”TED演讲活动,全区12个街镇围绕宝山社工“奉献、坚韧、专业、活力”四大品质,通过主题活动、网络宣传、案例集锦等多种形式,分享社工的工作故事、从业经历和心路历程,挖掘能干会讲的“好苗子”。形成《宝山区骨干社区工作者微分享精选案例集》,为基层提供治理方式参考。

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参加市级评选,4个居村委会和11名居村干部荣获“上海市城乡社区治理优秀组织、个人”“上海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

举办宝山区“社工节”,开展“成长营、专业赛、主题日、风采展”等系列活动,推出“政策红利”“专属福利”“赋能项目”三大助力包,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成长的实施意见》,推出三大方面15条务实举措,进一步拓宽社工职业发展路径;推出“社区工作者专享福利册”,精心募集了景区类、场馆类、商业类、服务类等近80项社工专享“福利”,让社工进一步体会到社会的认同和关爱;联合社区治理学院为社工群体配送心理健康、艺术修养等减压课程和关爱活动,依托“宝山治·社区通”推出“云上课堂”、“活力楼组”线上展厅等系列应用场景,并制作多个社区治理“一站式工具包”,强化专业赋能。

此外,宝山区还从社区工作者的需求出发,设立每月“社区工作者接待日”,由街镇分管领导开展谈心谈话,面对面送温暖、鼓干劲。

编辑:涂传博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