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积极探索养老志愿服务有效方式

 时间:2024-08-29 15:27:58来源:光明日报

江西南昌市东湖区设立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项目“时间银行”,探索低龄与高龄老人间的互助养老模式;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引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实现社区养老循环互助;在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志愿服务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物资和服务……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养老志愿服务方式,着力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据预测,203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近5亿。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专业优势,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助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健全培养机制,构建梯度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当前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日渐多样化,除了长期性的日间照料服务,有计划的文体、教育、慰问活动,还有各种偶发性的服务需求,如看病和办事陪护,帮助买药、打饭等。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已经在多个城市广泛建立,但仍然面临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构建服务强度梯度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十分必要。除了全职或固定时间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者之外,构建一支在地的、具有灵活反应能力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是重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其中60岁至69岁老人为14739万人,低龄老人占全部老人的比重为55.83%。与中高龄老人相比,低龄老人生理状态相对较好,没有较大的疾病困扰,可积极吸纳并作为中坚力量,应对高龄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

建立先付出后回馈的志愿服务机制,逐步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的动机理论强调在利他主义之外,志愿者还拥有增长知识技能、提升自我认同、满足自我成长的需求。以激发价值感、责任感、荣誉感的精神回报为主,奖励激励为辅的回馈机制有利于发挥志愿者的个人能动性,调动志愿者的长期积极性。低龄老人在老年群体中具有更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倾向于自我价值的实现。相比年轻人,他们也能够更快享受到“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存取机制的价值回报。培养低龄老人的志愿服务意识,将志愿服务植入国家提供的养老扶助体系,有利于整合社区养老资源,推动互助式养老模式发展,逐步提高全民志愿服务素养。

完善管理制度,打通志愿服务与社会生活福利相互兑换的机制。除储存时间之外,各地已开始探索丰富的激励机制。例如,常州的居民志愿者利用志愿服务累积的积分,为孩子兑换暑期儿童活动服务;南京“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引入社区生活商业资源,对优秀志愿者予以免费的生活服务等奖励。再如,可探索建立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与老年教育的兑换机制,达到一定数额的志愿服务可获得热门课程的上课资格。通过政府主导、政策保障的运营管理,推动权威性、可靠性与统一性的信用建设,探索形成跨区域使用、赠予的灵活机制,打造互利共生的社区养老体系,助力社区治理。

数字赋能志愿服务,实现供需之间的精准对接。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智慧化的养老服务能力,助力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比如,在智能健康小站里,老人熟练地点击自助设备测量血压、血氧;在舞蹈房里,活动起来的老年人通过手机直播吸引全国网友点赞;一些失能老人则依托智能手环直通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便利了生活照料。老年人群具有较明显的社群学习特性,部分掌握智能产品技能的老年人可以主动进行培训,并带动身边老年群体熟练掌握在数字平台上发布需求、根据自身时间和特长领取志愿服务的技能,通过技术赋能精准回应服务需求,帮助更多老年人享受数字时代红利,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助力老年友好社区建设。

(作者:刘瓅珣,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基地研究员 光明日报)

https://www.chinanews.com/sh/2024/08-29/10276372.s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