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江苏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透露,上半年,江苏省民政系统聚焦“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众期盼,全力推动“幸福民政365工程”,保障6项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江苏,民政工作始终将兜底保障作为首要任务,通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4.4万人、城乡特困人员20万人,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847元,较去年显著提升。
同时,江苏还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今年以来已开展临时救助8.6万人次,支出资金9800万元。特别是在面对今年夏季的持续高温天气时,全省民政部门深入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累计救助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4404人次,发放基本生活和防暑降温用品7300余件(套),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江苏民政工作不仅在“量”上做足文章,更在“质”上寻求突破。为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江苏积极探索“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模式。太仓市民政局通过精准识别困难群众的需求,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建立低收入家庭帮扶中心,实现了对困难群众的精准帮扶。该中心打通了75项救助清单,通过助学、助残、助医等169个“细小微实”项目,真正让无助者得到帮助、让无望者看到希望。
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江苏民政系统聚焦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不断提升救助服务水平。上半年,全省共将23.6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纳入定期探访关爱机制,关爱保障困境儿童48.58万人,确保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关爱与帮助。同时,江苏还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共有在业养老机构2235家,设置机构床位40.8万张,机构等级评定通过率达70%以上。
聚焦“一老一小”,打造民生幸福高地
“一老一小”民生保障,事关千家万户。江苏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2023年全省户籍老年人口已达2042.99万人,户籍老龄化率26.0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
近年来,江苏民政工作积极响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大力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今年1—7月,江苏省政府部署实施“舒心助餐”专项行动,新增老年助餐点401个,发放助餐补贴超过1亿元。改造提升583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461个城市社区助餐点,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助餐服务。
同时,江苏还加快推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2024年底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将达到69%,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此外,在智慧养老方面,江苏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南京市推出的“银发无忧·悦思荟”养老交流活动,通过搭建平台、思想碰撞等方式,为全市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新方法和新路径。
除了养老,在关爱儿童方面,江苏民政工作同样不遗余力。今年暑假,全省开设的2095个“爱心暑托班”,共服务儿童56.53万人次,为困境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泰州市“爱心暑托班”连续4年被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团市委联合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共开设162个办班点,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镇江市润州团区委在商圈、外卖网点周边开设9个“爱心暑托班”,根据家长们的工作情况,延长班点的看护时间。
困境儿童保护是一个常态化、系统性工程。江苏还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改造提升并投入运营120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民政事业新活力
面对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江苏民政系统不断深化改革创新。通过完善制度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江苏民政工作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转变。
社会组织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江苏民政系统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上半年,江苏支持成立智能制造、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社会组织981家,注销无效、低效社会组织2125家,现有社会组织总量达到7.4万家,等级社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45%。各地民政部门还深入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打造235个推广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江苏民政工作也积极拥抱科技变革。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江苏民政工作实现了服务流程的智能化、服务内容的精准化、服务方式的便捷化。在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方面,截至7月底,全省共开展培训33.9万人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能生活带来的便利。
此外,随着今年新修改的慈善法颁布实施,江苏将学习宣传新慈善法纳入全省法治宣传教育联动事项,研究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公开募捐管理规范》。上半年,全省共有46个组织获得慈善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备案公开募捐项目292个,同比增长20.16%。
编辑:甘再松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