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乐龄申城·早上海”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作为活动的合作伙伴,上海银行受邀出席。
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凝聚社会爱心力量,激活为老服务场景,去年7月,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上海银行在内的多家单位开展了“乐龄申城·早上海”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活动重要一环,上海银行推出“早课堂”服务,开放上海地区网点开设丰富课程。
今年,“早上海”活动将打造六大应用场景,重点聚焦早讲述、早寻访、早助力、早课堂、早集市、早舞台等,丰富沪上老年人的早上海生活。上海银行将继续投身“早上海”,升级“早课堂”,积极参与打造志愿服务新品牌、为老服务新平台。
网点“早课堂”实力圈粉
活动现场,特色集市为老年人量身打造“早上海”文旅、生活、学习、购物、康养体验。
“早课堂需要预约吗?有哪些课程可以选?”
在上海银行的市集摊位前,黄阿姨对网点早课堂兴趣浓厚,抛出问题。
此外,老年人专享的九项费用减免、丰富的线上线下权益活动、专属产品、“美好生活工作室”以及为新市民随迁父母打造的“沪汇通”产品等也吸引了大批志愿者驻足了解。现场,还有许多老年人拿出手机,添加上海银行企业微信。
据悉,“早上海”作为对近年来“乐龄申城”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的再梳理、再升级、再创新的又一亲民实事项目,今年将进一步深化,丰富沪上老年人的早上海生活。
助力“乐龄申城”新名片
2021年起,上海银行就作为唯一一家银行成员单位与“乐龄申城”携手。历经四年倾心打造,“乐龄申城”品牌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服务新时代老龄事业的一个“新名片”,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所想持续为“大城养老”注入温度。
近年来,上海银行通过提供驻点咨询场地、结合已开展的“美好生活在您身边”公益为老系列活动,积极参与以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乐龄申城·G生活”和传播网上正能量的“乐龄生活·E行动”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身体力行帮助身边的老人提高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上海银行以“早上海”活动为依托,主动延伸走出去,组织辖内多家网点携手社会爱心企业覆盖16个区、50余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开设“早上海·早集市”,将金融反诈送到“家门口”。同时,通过开设“智慧助老咨询服务”摊位等方式,面对面、手把手为社区老人解答指导智能手机应用、养老政策咨询等问题,目前已服务近万人,让便老服务更暖心。
打造“四专”特色服务
近年来,上海银行打造专门设施、专属产品、专享服务、专业队伍的“四专”特色服务,以实际行动彰显“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责任担当。
围绕老年客户服务特点,从细节入手,借助科技应用,推进“专属设施”向亲老化深化;扩大与优质机构合作,构建“专有产品”货架,持续打造拳头产品,满足老年客户核心需求;坚持传统与创新同行,升级“专享服务”,抓到店服务和手机银行适老化体验提升;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聚焦关键岗位、关键场景、关键环节,不断提升服务窗口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深耕养老金融领域服务专长,助力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上海银行从网点走出去,走进小区、养老社区、福利院、剧院等各类场景,以“美好生活工作室”为载体深入老年群体密集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联手社会各界整合资源,打造包括知识学习、热门活动、上门服务等体系化举措,以期满足老年群体更深层次的金融+非金融需求。
今年以来新设62家美好生活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在非金融服务方面,上海银行加快“两个对接”,与各级政府及社会机构开展深入合作。目前,上海银行已与116家社区食堂开展合作,与市老体协等共建服务场景,满足老年群体一日三餐,体育锻炼等基本需求。
今年以来,上海银行新设立62家美好生活工作室,并与“早上海”服务相结合,共同激活老年群体学习、科普、社交、文化、娱乐等服务场景,打造为老服务新平台。
此外,上海银行今年还将携手老干部局等,面向全市开展“人民的城市”短视频展映,组织重阳歌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激活老年群体学习、科普、社交、文化、娱乐等服务场景,打造为老服务新平台。
除此之外,上海银行围绕支付便利,大力推进“零钱包”兑换服务,最大限度满足银龄群体的现金兑换需求,依托“云网点”打造居家便捷服务等,服务老年居民的特色进一步夯实。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银发经济正在成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作为金融国企,上海银行深入践行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持续加大金融资源投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和服务,用服务的温度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http://society.yunnan.cn/system/2024/07/30/033165191.s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王小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