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辖区内的特困老人修补漏水的房顶、更换破旧的电箱、安装卫生间扶手……日前,荔城街第一社工站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募集慈善资源,帮助特困老人改善居家安全环境,筑牢困难群众安全防护网。
此次爱心行动,为困难群众带来了温暖,也是社工站探索“社工+慈善”服务路径的一次有益尝试。
记者从区民政局获悉,近年来,我区以聚焦民政重点服务对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发挥“社工+慈善”在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在社工站设立社区慈善捐赠站点、发展社区慈善基金等举措,促进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依托覆盖广泛优势
打造慈善资源链接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区各镇街依托社工站服务范围覆盖广的优势,推动社工站成为社区居民群众参与慈善活动、链接慈善资源的服务平台,承担社区慈善捐赠功能,并引导和鼓励社工站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募捐活动。同时,通过在市、区慈善会或其他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设立社区慈善基金,用于社区公益服务,形成“由社区来,到社区去”的“社工+慈善”战略协同发展运作模式。
其中,荔城街金竹社区采取“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工作模式,联合荔城社工站共同运营社区慈善基金。结合社区居民服务需要,积极联动政府单位、社会团体、商家企业参与捐赠,组织社区志愿者、链接社区慈善资源作为补充,开展2023年慈善花市义卖、非物质传统文化技艺蓝染产品售卖等慈善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关注并参与慈善募捐,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社区。
去年11月,正果镇与广州市接收社会捐赠工作站合作共建我区首个对群众开放的慈善超市——善城暖屋,通过组织社工定期入户走访,听取困难群众的需要,根据群众所需对接社会资源,精准帮扶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正果镇困难群众(持有低保证、低边家庭证、特困证、残疾证、支出型困难家庭证),因家庭重大变故、受灾等情况需要紧急救助的特殊群体,均可申请到善城暖屋免费领取日常生活用品。
聚焦重点服务领域
打造“社工+慈善”品牌服务项目
我区围绕民政重点服务领域,按照“成熟一个培育一个”原则,重点打造一批创新性强、示范性好的“社工+慈善”品牌服务项目,进一步改善和服务民生。根据社区具体实际,项目既可以是相对短期的困难帮扶类项目,也可以是相对长期的社区发展类项目。
其中,中新镇第二社工站充分发挥资源链接能力,成功链接到近200万元资源,并由社工深入社区走访,与居民建立联系,收集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精准链接各类资源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开发了“造梦空间”困境儿童学习环境改造计划、中秋福袋募集项目、“公益大课堂”“移动书屋”“微心愿”等多个中、长期公益慈善项目,精准服务群众。
荔城街第一社工站连续3年与广州市慈善会签订“广州市慈善会荔城街社工站社区慈善捐赠站点协议书”,依托荔城街“社区慈善捐赠站点”平台,通过联动社区爱心企业、动员社区居民捐赠闲置物品、定向捐赠、开启蓝染体验课程“卖课”筹资等方式整合资源。此外,该社工站还积极利用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的“安居计划”居家微改造项目资源,组建一支护家行动志愿服务队伍,为辖区内困难特殊群体提供居家安全改造服务。2019年至今,荔城街第一社工站针对辖区重点人群进行安全排查超2000人次,已为139户重点对象完成310处改造,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活。
完善慈善工作机制
推动“社区+慈善”可持续发展
为推动“社工+慈善”可持续发展,我区还积极推动各社区慈善基金和慈善捐赠站点合作共建,完善平台设立、运作、资源募集与使用等工作机制。
“小基金、大用途”,社区慈善基金作用发挥初见成效。仙村镇于2020年成立了第一社区慈善基金,仙村镇社工站在负责基金的日常运作外,与社区居委会合力推进、完善管委会、监委会、理事会等工作机制和慈善基金议事流程,建立可持续的募捐渠道和完善捐赠人管理制度,规范化运作慈善基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需求。截至目前,通过组织单位和居民群众共同开展的社区慈善活动共募集到约32万元,为残障儿童社区融入项目、困难群众应急救援、老旧小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改造等项目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仙村镇第一社区居委会荣获2023年“广州市最美慈善社区”称号。目前,仙村社工站带动仙村镇沙滘村、西南村等19个村居成立社区慈善基金,并设立了“西南村助学慈善项目”“公益慈善募捐项目”,并作为监事成员参与,进一步规范村级慈善工作,全力推动“社区+慈善”可持续发展。
“人情味合作社”,社区慈善小店探索公益新路径。仙村镇持续探索以社会工作服务创新驱动社区慈善活源的模式,依托仙村镇社工站服务阵地,打造“就业孵化区”,探索“就业培育-市场化运营-反哺社区慈善”的可持续运作方式。目前已成立“益+快剪室”“益+咖啡室”“益+面包坊”慈善小店,引导残疾人士、脱保边缘家庭等边缘人士98人次参与培训,参与就业创业运营尝试的学员25人,探索社区自我造血的社企慈善方式。通过近3个月的“边实践边创收”的服务推进模式,已为社区慈善基金反哺善款2000元,为仙村公益慈善事业引入活源,推进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涂传博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