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优质文化供给

 时间:2024-06-27 06:31:26来源:www.wenming.cn

坚持“1+1>2”,在结对共建中扩大文化供给“朋友圈”。持续深化文明单位、重点马院、文艺院团等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推动各级文明单位、高校院所、宣传文化系统单位等文化资源,深度融入三级文明实践体系,促进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共享。目前,265个全国和省级文明单位与177个文明实践中心完成结对,1.4万个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所(站)完成结对,12所省重点马院与文明实践中心完成结对,组织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红棉讲坛”“侨味宣讲”“音乐党课”等文明实践活动2000多场次。江门市探索“文艺结对文明实践阵地”工作机制,推动12个市级、84个县(区)级文艺协会与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签约结对。惠州市推动首批重点高校马院与文明实践阵地结对,下沉139个“送理论”“送文化”等项目和200余名“文明实践特派员”。全国文明单位江门海关联合开平市文明实践中心围绕国门生物安全知识科普主题,开展沉浸式、互动式科普学习体验活动。

江门市音乐党课。

“全国文明单位”江门海关“国门生物安全知识科普活动”走进开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坚持“主阵地+新空间”,在深化拓展中建强文化服务“供应链”。发挥2.8万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文化服务功能,拓展理论宣讲、图书阅览、文艺课堂、体育健身等文化空间,建设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强化文明实践阵地统筹功能,整合现有面向基层的乡镇(街道)文化站、农家书屋、道德讲堂、文化礼堂、文体广场等公共文化资源,盘活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资源,探索建设文明实践带、文明实践街区、文明实践综合体,推动海关、气象、文化、税务、电力、交通等系统单位,依托科普馆、博物馆、数字体验馆、研学基地等打造文明实践特色阵地800多个,持续优化“15分钟文明实践圈”,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深圳市福田区依托香蜜公园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公园核心地理位置打造公园里的大学、理论 、文香而来、公益琴房、草地音乐会等40多个品牌项目,成为人民群众“一看就爱、一爱就来、一来再来”的精神殿堂。广州市荔湾区整合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资源,打造集骑楼故居、西关大屋、粤剧粤曲、广彩广绣等广府文化为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成为市民群众寻找城市记忆、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珠海市月坑村依托村内五圣宫、百年荔枝林等红色资源打造文明实践街区,开展“村史课堂”“非遗传承”“红色故事”等具有村居特色的文化课程。韶关、惠州、中山市以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链接岭南书院、城市书房、社区书吧、阅读驿站等资源,搭建“书院 书房 书吧”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阅读矩阵,点亮市民群众阅读之灯。

深圳市福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琴小站”公益智能琴房,创新打造“音乐 公益”模式,在公园、商圈、小区、城中村等人员密集场所铺设公益琴房,免费为市民提供专业的学琴和练琴空间。

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文明实践综合体举办非遗文化展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珠海市月坑村文明实践街区开展“清明祭英烈 传承爱国情”清明祭英烈活动。

韶关市区风度书房熏风路分馆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惠州市岭南书院(丰湖书院)搭建“书院 书房 书吧”新型公共阅读空间。

坚持“线上+线下”,在双轮驱动中提升文化惠民“触达率”。立足群众云端文化需求,指导122个县(市、区)建强用好文明实践“云平台”,推动文明实践“云平台”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广东平台、“粤学习”APP以及新媒体平台等融合发展,将中央、省、市优质数字文化资源融入文明实践平台,推动线下文化活动、线下公益课程网络化、数字化,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提升文化供给的触达率、覆盖面。针对各地资源禀赋、文化差异、百姓生产生活等实际,创新推出文明实践夜间模式、假期模式、共享模式、快闪模式,打造理论夜校、夜间自习室、夜间瑜伽健身房、夜间舞蹈室、24小时“幸福书吧”等特色品牌,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优质文化供给模式。广东省文明办联合南方日报、南方 客户端开展“艺美课堂”文明实践系列活动,通过一场场名家大咖的文艺培训课、一组组“人气爆棚”的文明夜市,打造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目前,“艺美课堂”全网阅读量、浏览量达500多万。清远市英德市打造“四微”文明实践服务新模式,调动全市文艺资源力量,利用群众夜间闲暇时段打造“艺心创文明”夜间文明实践“微剧场”,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深圳市搭建“深圳艺文惠”服务平台,创设“惠观影”“惠看展”“惠读书”“惠赏演”等板块,持续推出线上文化慕课、云上展演展览,实现差异化、分众化、精准化服务。

端午节期间,广东佛山叠滘举办龙船漂移大赛。

坚持“输血+造血”,在送种结合中激活基层文化“新动能”。坚持“送文化”“种文化”相结合,大力实施文化、文艺、文学、出版等助力文明实践的“强基工程”,推动文化服务更加走心聚力,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浓厚氛围。省文明办联合省文联开展文艺志愿者“三级挂点进中心”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调动省13个文艺家协会组成4支文艺小分队,举办文艺演出、非遗展览、“经典永流传·音乐党史课”、非遗项目“单弦拉戏”、“翰墨龙村”书法培训、“活力古城·非遗传承”民乐培训、“美丽兴田·舞动时代”等各类文化活动200多场次,将文艺“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省文明办联合省新华发行集团开展“经典诵读”文明实践活动,以“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为主题,邀请100余名省内外著名作家、文艺名家、阅读推广人、朗诵专家、广东好人等组建文明实践队伍,打造“诗画岭南”“粤韵歌谣”“岭南好家风”“青春赋·献青春”等一批启迪心智、润泽心灵、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运用诵、读、唱、演、说、奏、舞等多种形式,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岭南书院和400多个新华书店网点开展诵读经典、传唱经典、演绎经典、讲解经典等文明实践活动300多场次,惠及3200万人民群众。省文明办联合南方报业集团、省文化馆、省地方志办开展乡村歌手大赛、“岭南文脉·薪火相传”、“讲村史展村史传村史”多彩乡村实践等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佛山、东莞、茂名、潮州等地市结合办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创新开展“村晚”“村超”“村BA”“龙舟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潮绣、剪纸、泥塑等非遗技能传承培训,呵护和培育群众文化热情。(供稿:广东省文明办 广东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楠

编辑:卜元 审编:W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