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点半,长宁区华阳路街道长一居委会办公室内,社工们围成一圈讨论该扎入哪个微网格办公。“扎入微网格”是打破原有社工们包干的“责任田”,两两随机组队进社区,认居民、话家常、集需求、解问题。
结合主题教育深入推进,这是长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严岚近来狠抓的“小板凳”工作法:“小板凳”只是一个显像的载体,它背后有着机制创新和支撑——每周固定半天,居委会办公室留守一名社工,其余力量全部下沉到居民区微网格,走访对象不限于往常工作中的孤老、低保等特殊人群,而是将居民提出的合理日常需求统统记入民情笔记本,助力后续更有针对性地高效解决问题。
基层减负,要纠治形式主义,让居委会社工腾出更多精力和资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减负之后的增能,要把握“实”的要义。长一居委会探索的“小板凳扎入微网格”工作法,重在破除社工“各扫门前雪”的思维定势,凝聚团队合力办更多实事,办好实事。
进一步透视,“小板凳”工作法是长宁区“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创新发展的重要表达,亦是小巷总理们围绕新变化、新需求,开创性探索的群众工作法。当下,长宁区正扎实开展“走百居”活动,社工们踏踏实实“进万家”,区层面形成“四百”大走访服务群众项目指导清单、机关党组织结对居民区党组织建议清单、区级机关赋能基层项目清单,推动基层干部通过“交朋友、聊家常、听需求”等方式,对社区实情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制度化结对、常态化走访、精细化赋能。截至9月底,依托“社区云”平台,已形成22.1万条接待走访记录和16.1万条民情记录。
加深印象,扩大底数
长一居委会下辖5个小区,社工潘钧在近两个月里转了一圈。
他的微信好友里多了不少“包干片区”外的居民。当这些居民求助,他会解决力所能及之事,哪怕不是以往自身条块里的工作。
这周,潘钧扎入住户相对年轻的商品房小区。9点左右,他和搭档带上移动小桌子,站到小区正中的花园“练摊”,“不能傻站着,要找到搭话的抓手”。
他遇到下楼遛弯的“老漂”杨阿姨。四川人杨阿姨,不久前刚住进小区帮忙照看孙子。儿子上班、孙子上学,她人生地不熟,没个说话的伴儿,日子变得又长又枯燥。杨阿姨一直惦记着参加社区活动。
潘钧把一周的社区活动安排分享给杨阿姨,留下电话方便进一步联系。一回到居委会,他就更新了杨阿姨一家的信息记录。
严岚说,新商品房的居民鲜少主动向居委会提要求,“一般比较难敲开门,有的一个月要去好几次才能碰上业主。这就导致住户流动情况和诉求较难及时掌握”。
居委会转变思路,主动出击,扩大排摸底数,严岚认为,提出固定时间进社区就是为了让居民逐渐了解、熟悉、接受这一机制,让他们有事能想到找居委会。
当场解决,提升效率
解决突发情况,是社工们在居民区获得认同感的好机会。
与居委会贴隔壁的小区是一处售后公房,居住密度高、部分楼栋里墙面已剥落。社工进社区当天,居民围上来说某栋楼的消防栓突然漏水了。两名社工现场联系物业,拧紧消防栓,并对漏水管道和积水进行紧急维修和处理。
解急也要会解难。严岚思考,要让居民意识到居委会有一支有能力有担当的社工队伍,“越多居民认可,社工的积极性和能力也就越强。‘小板凳’机制就是让社工尽可能多地接触到更多条块工作,提升综合能力也凝聚团队”。
这也是工作法的来由——彼时块长责任制下,社工更熟稔“一亩三分地”的情况。基层减负,社区云大数据加持等有利因素,让社工腾出更多时间打开工作局面。严岚说,“四百”大走访的目的不仅是熟人头,办实事,也在反哺社工队伍经得起能力之问。
对于当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板凳”工作法也有跟进机制。社工可同包干块长合作,一直“盯”到问题解决。
编辑:涂传博 审编:W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