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守护绿美广东

 时间:2023-08-30 08:16:07来源:新华社

五百余种野生动植物栖息其间,20多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常年在此“安家”或过冬……壮美的红树林景观和独特的湿地生态,让阳江寿长河红树林湿地公园成为生态系统的宝库。“附近的生态环境这几年得到很大改善,水变清了,鸟也飞回来了。”家住附近的村民感叹道。

近年来,广东检察机关持续不断地加大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公益诉讼办案力度,致力于建立健全跨区域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推动加强对跨区域海洋、河流、湖泊、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工作,取得系列积极成效。“鸟鸣树梢、清溪绕村”的美丽画卷正悄然展开在岭南水乡的更多角落。

阳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今年2月,阳江寿长河红树林湿地公园正式授牌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字号”河流型湿地公园,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寿长河流经地区也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阳东寿长蚝”的产地,有生蚝养殖的历史。

几年前,因为生蚝市场需求上升,寿长河中无证、无序养殖蚝排明显增多,入海口水体富营养化,从寿长河大桥到寿长河出海口范围的河段分布着上百个蚝排,不仅严重影响河道通航,生产销售过程中随意弃置的蚝壳等还造成河床淤积,明显对河道潮汐通道的畅通以及红树林的正常生长都带来了不利影响,损害寿长河水体和红树林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

在经过初步调查、对负有相关职责的单位依法立案审查后,阳东区检察院2021年向相关单位依法发出检察建议书。考虑到当地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阳东区院从保护“阳东寿长蚝”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标识、防止过度养殖影响产品质量的角度出发,推动相关部门在寿长河道规划合理利用区,科学管控养蚝规模与密度。

阳东区检察院此后多次到现场对红树林湿地保护情况进行“回头看”,并持续动态跟进监督,逐步推动将蚝排迁移至生态红线外的可养殖区,湿地公园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茂名:让非法“破坏者”变成海洋“修复者”

去年6月,在茂名电白区千年古渔港博贺渔港,1652.65万尾鱼虾苗被投放入海。“这次海上投放种苗,对茂名海洋生态修复、渔业资源增殖有积极的意义。”电白区农业农村局杨金盘在参加此次公益诉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时说。

2020年9月,林某通等三人在没有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前提下,分别驾驶3艘渔船,从北海港出发,来到海陵岛西南方向约30海里处附近海域,通过投放铁耙进行拖螺作业。三艘渔船作业结束后,进入茂名博贺新港准备卸货时,被茂名海警局依法查获,当场查获花甲螺苗共计35760公斤,价值为人民币268200元。经鉴定,三艘渔船作业海域属于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三艘渔船使用渔具为“拖曳齿耙耙刺”,该作业方式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同年,电白区检察院将该案作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进行立案审查,委托鉴定机构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损害情况进行评估,认定三人非法捕捞水产品行为造成水生生物资源损害赔偿金额合计为1438069.74元,后经与相关部门召开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磋商会,最终确定实施本次公益诉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电白区检察院检察长容慧辉表示,检察机关将继续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大办理海洋公益诉讼案件力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等生态环境修复活动,切实做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努力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云浮:保护动植物“活化石”

云浮罗定市地处广东省西部,是广东最大盆地所在,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213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4.58%,其独特的亚热带盆地性气候和喀斯特地貌,有利于其保存地球现存最古老的植物和动物“活化石”—桫椤和蝾螈。国家在此设立了一个自然保护区、一个森林公园和国家级湿地公园以保护其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因此保护森林,严防火灾是保护广东这个生物多样性“聚宝盆”的重中之重。

2020年至2021年,罗定市检察院共受理审查起诉森林失火刑事案件合计14件,过火面积合计6162.3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为4767.45亩。部分较大火灾发生在国家湿地公园附近、部分发生在水源保护区附近,既造成经济损失,也破坏了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打击。

通过刑事附带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两种手段,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查明当地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野外用火管控不力、防火宣传教育不到位、值班带班制度未全面落实、预防工作不严格等,针对森防重要地理范围内存在多个火险隐患的情形向有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改进工作、依法履职,推动森林火灾问题源头治理,成效显著。

经多方共同努力进行森林防灭火治理,罗定市辖区内在去年春节及春分、清明等重要节点均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去年全年检察机关也未受理审查起诉森林失火刑事案件,森林失火得到有效预防,有力保护当地物种的多样性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记者苟洪景)(完)

编辑:ZMX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