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提升社工专业水准,更好服务社区

 时间:2023-06-09 22:08:35来源:福建日报社东南网官方账号

核心提示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指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长期活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为特定人群提供专业性服务。

2017年,我国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被纳入急需紧缺和重点人才引进范围。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如今,在各个社区,经常能见到穿着各色马甲的社工。他们用自己专业的技术和服务,助老扶弱、助人自助,在基层“微治理”中释放专业活力。近日,记者走进社区,感受社工给社区带来的新变化。

把社区敬老餐厅“玩”出新花样

在基层“微治理”中,社工的专业技能究竟可以发挥多大作用?在接管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吕岭社区敬老餐厅之前,李楚并不清楚。

李楚,厦门市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简称“霞辉”)执行主任,具备丰富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2018年11月,她所在的社工组织接受社区委托,不但要解决社区困难老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必须让社区老年食堂实现持续运营。

这可怎么办?

“国内社区老年食堂的普遍做法包括:与街道层级的日间照料中心配套;依托有资质的企业配送;在社区选址建设,社区自己运营或委托有资质的企业、社会组织运营。它们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为了照顾老年群体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能力,社区食堂的餐标一般较低,这对食堂的持续性运营是个巨大考验。而且,当时吕岭社区老年食堂功能单一,对社区自身发展影响并不大。”李楚说。

但从社工的专业角度分析,李楚发现吕岭社区敬老餐厅其实具备较好的基础——厦门市政府首批开办的老年食堂,有一定群众知晓度;除了厨师外聘,其余工作都由居民志愿者自主管理和服务,有“助人自助”的特色。

于是,“霞辉”对这个敬老餐厅项目进行全新的规划设计:增加供餐频次、改造服务模式、扩大供餐范围、丰富供餐形式、升级餐厅硬件、增加文化氛围。尤其在改造服务模式方面,充分发挥出社工的专业优势,将单纯的用餐空间拓展成为居民社交空间,定期为社区居民举行生日会、泡茶会、健康知识讲座,大受社区居民欢迎。

对于原有的社区志愿者队伍,“霞辉”继续发挥志愿者凝结互助精神的力量,并进一步细化了志愿者的服务项目,如在节假日慰问困难弱势群体、联结更多社会慈善资源等。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现在的吕岭社区敬老餐厅,成了厦门市乃至全省的“明星社区食堂”,能提供打包、外卖、线上点单、接受团餐预订等服务,是社区居民交往的重要场所,时常还会收到社会爱心捐赠,经常有健康膳食等主题活动,每天前来用餐者络绎不绝。

吕岭社区负责人表示,社区敬老餐厅委托运营之后,社区摆脱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局面,回归监督的角色,专注于跟踪和反馈食堂服务品质、做好兜底对象的名单核准,保证受益对象的公开透明。

而李楚也体会良多。“有多元参与主体,有社工专业支撑,还有社会慈善资源补充,吕岭社区敬老餐厅已经从社区牵头主导、社区志愿者参与的简单服务模式,逐步走向‘五社联动’的方向。”她说,“在这里,社工的行动力和社区组织的行动力相互促进,公益属性和市场化相互促进,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也相互促进,整个项目实现了既保有公益属性,又在运营模式上不断创新的良性发展。”

传统社会工作迎来新挑战

作为多元参与主体之一,社会工作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基层社区治理中,成为调解社区矛盾、缓解社区治理压力的一支重要力量。新变之中,社工的工作思维开始转变。

以福州市马尾区善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简少清为例。“和以前服务传统的困难人群相比,这三年里,我的成长在于不再单纯性地‘给’,而是转向去培养居民协商议事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己去服务所在社区。”她说,这两年里,自己学会了分步骤地策划居民志愿者能力提升类服务——第一步针对志愿者如何提升沟通能力进行培训,帮助志愿者在能处理自己日常生活事情的基础上,利用这种沟通能力去帮助更多居民。第二步培养居民志愿者或普通居民去为社区困难人群进行深入性的康养指导和急救培训等。

5月13日,旺岐社区居民为社区内的高龄母亲们举办了一场母亲节活动,活动所有的方案流程、节目排演全部出自社区居民之手。在活动报名阶段,就有60多名社区居民积极响应,活动当天现场参与人数又增加了20%。

“我非常欣喜地看到社区居民在‘主人翁’意识觉醒后,迸发出主动为社区发展作贡献的热情。”简少清说。

欣喜之余,社工们亦承受着很大压力。

5月12日,来自我省24个省级社会工作人才基地、厦门大学等7所共建高校的社工代表集聚福州市马尾区进行业务培训,探讨“五社联动”创新基层治理当中专业社会工作如何实践。

在培训现场,不少社工表示唤醒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居民们学会有事坐下来协商,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考验非常大。一方面,社工们对短时间内获得普通居民的信任没有很多底气;另一方面,社工们对于居民们能否走出来为社区作贡献也没有太多底气。

越来越多社工开始思考如何用专业技能服务更广泛人群,这在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童敏看来,是社工专业工作思维一个较大的提升。

2020年夏天,童敏受马尾区政府之邀,为该区“五社联动”工作提供助力。三年来,他带着研究生团队在马尾的社区里手把手指导社工组织工作,探究“五社联动”下专业社会工作的实践逻辑与学理依据。

“十几年前的社区,是社工为特定人群提供专业服务的平台;但是现在的社区,是一个需要社工既能提供‘人群服务’又能进行‘社会治理’的综合体。”童敏说,“以前在面对服务对象时,社工要么帮助他们处理问题,要么帮助他们调整社会关系。但是,现在面对服务对象时,社工既要帮助解决问题,又要帮助他们与身边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以社区老年人摔倒事件为例:“老人在家摔倒时,社工会介入进行相应照护服务,可是解决完当下问题之后,如何避免老人再次摔倒?这就要求社工必须进到老人家中,找出导致老人摔倒的原因并拿出预防再次摔倒的居家安全方案,甚至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关注老年人防摔问题,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社区治理的矛盾压力。”

“在基层治理中,社工要将工作核心转向提高居民应对问题的能力。”他认为,面对社区功能的发展和服务人群的转变,社工需要学习并掌握两种“五社联动”专业社会工作的实践逻辑:其一,对于“扶弱济贫”的单个服务(对象)人群,社工要以家庭为本,以能力建设为导向,注重社区关系重建;其二,对于普通社区居民的多主体服务(对象)人群,社工要以互助为本,以协商解决为核心,注重社区资源盘活。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五社联动”之下,社工的服务焦点、工作核心、工作方式和工作原则均在发生转变,这印证了社工的职业初心和目的——与服务对象相伴,让社区居民在生活中减少矛盾、减轻压力,甚至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增强社区的活动。

2020年8月,简少清进驻福州市马尾区旺岐社区的第一项任务,不是以往的“扶弱济贫”,而是解决社区全体居民的垃圾分类。

彼时,旺岐社区刚被马尾区选定“三社联动”试点社区。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福州市亲临社会服务中心,包括简少清在内的3名社工被派往旺岐社区。

头一回接触社工的旺岐社区书记陈伟心存狐疑,交代任务后又叮嘱了一句“有困难及时找我们”。

设点、宣传、走访。一开始,每天下午4点,社工们就去各个小区摆摊做宣导、招募社区志愿者。很快,他们发现了陈伟的“难言之隐”——社区内有几幢居民楼之间的休闲通道长期被电动车及杂物占位,不少社区居民对此不满,不愿意配合社区保洁工作。

深挖下去,社工们又了解到,社区联合物业已经出面协调了好几次,但都没能清理成功。有几次协调过程中,居民之间还产生了一些矛盾。

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尚且不友善,对初来乍到的陌生人,这些乱占位的电动车主能买账吗?社工们思索良久,想到新招募来的那批小志愿者。

小志愿者一共12名,都是附近学校的学生。“如果大人劝不动那些车主,不如换成孩子试试?”社工们向陈伟建议。陈伟眼睛一亮:“行!试试看!”

第二天,社工们把小志愿者们召集起来,策划了一个“我是小小行动家”志愿活动,活动设置了两个目标——增强居民在休闲通道不停车的意识;促进小区停车问题的改变。围绕活动目标,孩子们在实地探查后商定了贴标语、发派《致车主的一封信》、进行卫生大清洁等三个具体活动项目。

第三天上午,孩子们在事先探查好的位置贴上“文明停车”的标语,又将《致车主的一封信》贴在占道的电动车上,接着,在社工们的帮助下开始清理休闲通道卫生。

简少清一边和孩子们搬移占道电动车,一边暗中观察四周——活动一开始,就陆续有居民过来围观,现在到了最关键环节,会不会有人出来阻挠?

没想到,真有几个居民走了过来——不过,他们并非前来阻挠,而是边说着“小朋友们真棒”,边动手帮起了忙。

就这样,在社工、小志愿者和居民们通力合作下,休闲通道顺利清理干净了。随后一段日子,小志愿者们每天都在固定时间轮岗巡逻,将占道停车的车牌写在公告栏上。渐渐地,休闲通道上的电动车消失了。

事后复盘时,陈伟夸赞道:“出奇招用上小志愿者,你们社工确实有两把刷子。”简少清坦言:“一直以来,我们做的都是针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服务。对于这次任务当中小志愿者的组织、策划,是第一次尝试运用社工专业技法来服务普通人群。我们做好了碰壁的准备,没想到收到了居民的参与。”

这件事情的圆满解决,也转变了旺岐社区许多居民的观念,大家开始自觉维护起社区卫生,不仅垃圾分类做到位了,这两年,在社工们的参与协助下,旺岐社区把每月8日定为议事协商日,建立了多种渠道“提议题”、多方恳谈“出主意”、多方协调“达共识”、居民表决“说了算”、社区两委“促落实”、张榜公示“全透明”这六步议事协商制度。居民们消灭了高空抛物,实现了文明养宠,还自发成立了舞蹈队,街坊邻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而作为顾问老师,童敏欣慰于越来越多的“简少清”正在成长。如何更好地推动“五社联动”下的社会工作?他建议:首先,社区负责人需要提升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能依赖上级行政部门购买服务,这样容易出现服务期满社工组织撤出时,相应的服务陡然中断。其次,社区的事务性工作和社工的专业性服务必须科学区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发挥出专业服务的效果。

针对社工,童敏建议,社工队伍要加强社会救助对象(多重困难人群)生活临床个案管理新技术的学习,以及促进居民互助和协商议事的社区治理新技能的探索,并重点思考社会救助服务与社区治理的结合以及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同时,社工需要转变服务视角,把每个居民视为有能力的个体,每个社区视为有资源的单元,推动社工专业服务从给予的资源消耗式帮扶转变成活力激发的资源再生式发展,成为我国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

记者手记

为社区注入更多“活水”

□储白珊

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公共服务工作,对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社工人才队伍越壮大,参与基层“微治理”的新鲜血液就越多,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越强。

省民政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超过8万人,持证社会工作者3.8万人,社工机构近700家,每万人持证社工居全国前列。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工的作用、价值日益显现。当下,社工已和教师、医生、律师一样,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业。

近年来,各地将“五社联动”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初步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以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

而要使“五社联动”激活城乡社区工作这池“春水”,需要真正发挥社会工作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如积极搭建社工服务平台,持续扩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和规模,加大社工专业轮训,促进社工队伍规范化、专业化、本土化建设等。

社区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具有职业精神、志愿精神的社工,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让从业者有合理的薪酬和发展前景,提高社工的待遇、社会认同度、职业声望,增强社工职业的吸引力,让社工成为一种受人尊重的职业。比如完善社工发展保障措施,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发挥社工在各种服务中的专业协调优势,为社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社工机构和社工队伍则要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不断丰富“五社联动”内涵,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的质量和成效,传递好党委、政府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怀温暖,让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编辑:涂传博 审编:W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