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一流的宜居城市,建设公园城市,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新建改造公园20个、碧道270公里。同时,构建多层次户外休闲步道体系,新建绿道60公里、郊野径230公里,加强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建设,以纯生态方式打造一批精品远足径,让市民更好参与户外休闲、亲近自然生态、体验山海美景。
“山海连城”“公园城市”“户外休闲步道体系”……
这些“新词”“新提法”
无不让人对一流宜居城市满怀新期待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的福田
当然要与深圳发展同频共振
聚力推动福田建设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构建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
城市建在公园里
在福田,放眼是绿、抬头见蓝,从植被到绿道,从建筑到景观带,人文气息与自然风貌相互交融......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全市第一。推门见绿,成为福田居民的“小日常”。
2021年,福田区共完成了10个社区公园的营建,其中,上步绿廊公园带新增5个社区公园(垅溪园、星空园、岩生园、光岛园、鹏益园),侨香绿廊公园带新增4个社区公园(邻里园、侨香园、文创园和邻家园),再加上位于环中心公园活力圈的活力社区运动公园,目前,福田公园总数已由125座跃升到135座。
除此之外,去年年底,连接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两大公园的空中廊桥全线贯通,全段跨越3条道路,将以往两个公园之间费劲的路程“简化”为仅需10多分钟,创新将公园与商业区衔接起来,大大增加了市民活动的可达性和活动范围。而且由于笔架山公园与中心公园沿着福田河已实现连通,经过廊桥到达中心公园也很方便,三大公园之间的联系得到极大增强。
图源:深圳商报
“三大公园贯通,没有一个红绿灯。”徒步达人王先生在这条连廊开通后,组队徒步三大公园。沿着这段空中廊桥打卡公园和商业街区成为市民活动的热门路线,带来绿色生活新体验。可以说,连通公园、商业,让公园与城市更好、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城市建在公园里,是深圳公园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展望未来,福田区将争创“公园城市”典范,批量建成世界级“城市作品”,塑造精彩、难忘的“城市表情”,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世界级城市主客厅,建设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先锋区、世界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尽显生态之美、秩序之美、创意之美,让美丽成为福田最闪亮的名片。
都市里的亲水碧道
纵然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仍把潺潺泉水、隐隐青山揽入怀中,这里是福田,坐拥着都市的繁华,同时兼有绿色宜居的生态底色。
近年来,福田区整合串联沿河口公园、零星空间,打造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绿道、绿色的产业廊道和独特的文化驿道”五道一体的高标准碧道。
新洲红树碧道作为广东“万里碧道”、深圳“千里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洲红树碧道示范段基本建成。
碧道示范段自福民路南至新洲河口,将串联起沿河周边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新增约3万平方米空间、1.3公里空中栈道、10余处休闲运动设施等,沿岸空间整洁、美丽,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崭新的亲水乐水知水休闲好去处。整个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与北部山林生态系统和南部海湾生态系统联通,打造“绿色生态、活力生机、休闲生活、文化生趣、人水共生”的都市碧道典范。
“手作”郊野径
“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去感知开阔明朗的山与风。”“从城到山水自然再到城,身心都得到了放松。”……越来越多深圳人爱上户外,或全家人出动,或同事好友组队,从写字楼奔赴郊野山林海边,徒步绿道、碧道、郊野径,拥抱大自然,开启慢生活,疗愈心灵。
2019年11月,深圳首条郊野径手作步道——梅林山郊野径示范段建成,2020年底,深圳市中部郊野径全线完成建设。
深圳市中部郊野径:包含塘朗山、梅林山和银湖山段,总长达24.74公里,跨越深圳市南山、福田和罗湖三区。
“塘梅银”郊野径总路线
2022年年初,梅林山公园又一条市区共建、多元参与的手作步道正式开放,它就是清风手作步道。
清风手作步道全程通过不破坏生态的手作步道工法修建,并配备了手作步道系列科普解说牌,让登山者们可以更加了解手作步道和亲近自然生态,开启全新的“公园城市”之旅。
2022年,福田区还将加快推进东、西两条生态通廊和梅林山智能云步道落地,完成梅林山5公里手工道、远足径建设,串联塘朗山、梅林山和银湖山生态系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新生活。
连山、通海、贯城、串趣
让山海自然本底
形成更加完整连续的生态网络
让山海林田湖草城
成为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这样发展的福田,这样发展的深圳
怎能不让人期待!
而我们,也将在都市生活中
尽情体验“绿野仙踪”的奇遇
编辑:王洁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